对一般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读西方音乐史不免有些乏味,尤其是巴洛克以前的音乐,有点像中国的五代时期,非常混乱,要想梳理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常常想,如果能把枯燥乏味的音乐史写得通俗且又不失品位当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就像房龙写的一大堆既通俗又有趣的书一样。最近刚看了小提琴大师梅纽因与美国电视制片人戴维斯合写的《人类的音乐》一书,感觉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梅纽因不但是上个世纪顶尖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且像个老派的绅士那样富有修养,除了音乐,他对哲学、历史、宗教等都有所涉猎。梅纽因使我真正感觉到一个大师所应该具有的人文修养,而这种修养正是现在很多年轻的演奏家所缺乏的。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可以说是20世纪音乐舞台上的一朵奇葩,他罕见的音乐天赋和与生俱来的对情感世界准确和深刻的把握,使他在少年时期就震撼了音乐界。美国小提琴家亨利·罗思在听梅纽因12岁时候的一场音乐会后感慨地说:“这是我听过的千百场音乐会中最难忘一场,我从此密切注意梅纽因,注意他艺术生涯中奇迹般的成功、痛苦的起伏、成长、倒退、别人的喝彩和毁谤。”梅纽因天赋的绽放和技术的倒退同样惊人,仿佛上苍妒才一样,梅纽因后期的演奏,错音叠出,音色尖锐、枯涩,和他二、三十年代的那种洋溢着天才的激情和温暖的演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我一直觉得一个天才的诞生需要一个促使天才成长的环境,而梅纽因的时代正是西方小提琴大师辈出的年代,尤其幸运的是,他所遇到的老师都是该领域中的巨匠。第一位教师珀辛格是小提琴一代宗师伊萨伊的学生,而埃乃斯库和布施更是两个不同流派的巨头。梅纽因的不幸在于他过于依赖自己的天才,而教师也由于被这个孩子的天赋所震惊,因而忽视对他基本功的训练。天赋过度的燃烧最终导致了技术全面的退化。梅纽因晚年主要从事指挥和音乐教育工作,70年代末,他曾经把中国的天才少年金力招进他的学校而在国内引起轰动。
西方音乐史书籍在国内有很多,但大多是史料性的,而梅纽因的这本既遵循通常音乐史编年体的体例,但又不仅限于音乐史。他更强调音乐作为一种心灵现象在历史上的作用、传播和演变。和一些多少有些死气沉沉的音乐史著作相比,这本书更使人感到一种心灵对音乐的感悟。书中有着大量的东西方音乐的比较,细致而独到。比如,它既看到西方音乐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优秀的一面,也看到由于过于依赖严谨逻辑和科学使它丧失了某种心灵的自由。
梅纽因对东方哲学和印度音乐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使他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西方音乐的不足。又由于他本身是个演奏家,曾经和印度的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合作出过唱片,使他更深刻地领悟到东方音乐的神秘和自由。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什么比内心的自由更让他倾心和神往了,而正是这种对心灵自由的呼唤,使它区别于一般的音乐史著作。
音乐史不应该是简单的史料堆积,因为音乐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缺乏心灵的体验,音乐的传播将变得徒有其表。梅纽因的时代是让人羡慕的,他们所有的音乐体验正日益成为一种奢侈的知识,而音乐成为知识是人类的大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