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莱里 |
阿尔坎哲罗.科莱里(Arcangelo Cordlli
1653--1713)属意大利学派。意大利学派的主要人物有科莱里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帕克尼尼等人。其中十七世纪最大的小提琴家就是当时被称为“音乐家之王”的意大利人科莱里,他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巴萨尼(Bassani)的学生。他对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有过卓越贡献,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音乐史上第一个职业小提琴家。
科莱里第一个贡献就是把前人留下来的那些杂乱无章的小提琴作品和奏法,加以汇集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把当时各式各样的所谓“奏鸣曲”形式,加以归纳和创新。(例如,当时有一种用三个或四个舞曲组成的“组曲奏鸣曲”)当时,意大利文“Sonata"(奏鸣曲)一词是用来称号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的,比较笼统,含义不够清楚。科莱里不奏鸣曲这一形式确定为多乐章的套曲形式,一般是四个乐章至六个乐章的套曲。在套曲中,快板个慢板交替出现。慢板往往不是独立的,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只作为快板乐章的引子。从总体来看,套曲的各部分在节奏、速度、调性等方面形成对比。科莱里赋予了慢板乐章以歌唱性,因而增加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创作了许多小提琴奏鸣曲,这些作品是古典音乐时期以前的典范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集中的最后一首《弗里亚舞曲》(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舞蹈歌曲为主题的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在音乐会上久演不衰。科莱里的演奏,技艺高超,风格明朗,音调响亮而圆润,声音光辉而透明。他的演奏风格打下了意大利学派的基础,科莱里的得意门生洛加泰里(Pietro
Locatelli
1693--1764),继承了老师的事业,创造了许多小提琴奏鸣曲、协奏曲等器乐曲。他是欧洲创作标题乐曲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如《阿里安钠的悲歌》、《葬礼交响曲》等)他于1733年创作并演奏的作品第三号《小提琴艺术》,包括了十二部小提琴协奏曲和二十五首小提琴随想曲,具有重大价值。特别是那些随想曲,没有高度技巧是演奏不了的这一方面表示当时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已达到相当水平,也预示了注重高度演奏技巧的帕格尼尼的时代即将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