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埃尔曼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上地。他在纽约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艺,向当地热情而又内行的听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从此以后,美国的听众便再也忘不了这位了不起的天才小提琴家了,而埃尔曼本人也与美国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这种情缘使得他终于在1923年加人了美国籍。
埃尔曼是20世纪上半叶最受人们欢迎的、最繁忙而又最走红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一生始终坚持着持久的小提琴演奏生涯,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他的琴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世界之声,就像人们熟悉海菲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帕尔曼一样,当时的音乐爱好者们几乎无人不晓埃尔曼的名字。1936年到1937年间,他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连续举行了五场独奏音乐会,共演奏了15部小提琴协奏曲,并将其总称为“小提琴文献的发展”。这一惊人的天才壮举,在当时的世界上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从而使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加增添了光彩,后来,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也曾效法他而举行过同种类型的系列音乐会,而且水平和规模有过之无不及,这段经历,一时间在小提琴演奏艺术史上留下了佳话。
埃尔曼是一位艺术生命很长的小提琴大师,他一生与小提琴演奏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他以67岁的高龄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演奏五十周年纪念音乐会”,据记载,当时他那精湛而又魅力无穷的演奏技艺依然是那样的迷人,完全不像是一位67岁的老人在演奏,他的神采和风姿使得在场的听众无不欣喜若狂乃至钦佩之至。人们感叹的是,这位天才的小提琴大师是如何具有那无穷无尽的艺术生命力的。
埃尔曼是小提琴艺术界中的一颗如日中天的巨星,和海菲茨等人一样,他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天才神童。当然,投身在奥尔教授的门下的确是他成为杰出小提琴大师的重要因素,但反过来说,奥尔也正是遇到了像埃尔曼、海菲茨和津巴利斯特这样的盖世奇才,才得以施展他那伟大的教学法。这正所谓珠连璧合,二者缺一不可。而作为埃尔曼来说,他的确以自己的非凡成就,证明了自己是奥尔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出色的代表。
如果说有些小提琴演奏家是以炫技般的共性取胜的话,那么埃尔曼就是以准确、细腻和精美般的个性而取胜的。勿容置疑,从演奏技巧方面来看,埃尔曼具有着天生的素质和令人惊讶的把握能力,然而在他的演奏中,却从来看不到单纯的技巧炫耀和肤浅的速度竞赛现象,他总是将他那富有特色的精湛技巧与强烈的音乐性连在一起,以达到一种彼此融汇贯通的升华境界。关于这一点,他总是强调说永远不要忘记小提琴是一件歌唱性的“表情”乐器,它所发出的美好声音是仅次于人声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应该首先明确这一概念,而不要过多地去注意机械的动作和迷恋于耀眼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