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扎特之旅整理
文/图 2017-03-14 16:26 |
|
|
|
|
|
|
|
|
|
|
|
|
尤金·伊萨伊(Eugène Ysaÿe 1858-1931) |
|
|
|
|
尤金·伊萨伊(Eugène Ysaÿe
1858-1931)于1858年7月16日出生于比利时的列日(Liège),小提琴启蒙于他的父亲尼可拉斯‧伊萨伊(Nicholas
Ysaÿe,1826-1905),1865年进入列日音乐院就读,随海恩伯格(Désiré Heynberg,
1831-1897)学习,但当时因为伊萨伊平日常和父亲到处演奏,因此在学校的出席率不甚理想,导致在1868年离开学校,往后的这几年,伊萨伊凭借着自学来增进演奏能力,直到1878年,一件偶发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维厄当,恰巧听到伊萨伊正在练习自己的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不但被他的琴声所吸引,之后甚至设法让伊萨伊再次进入列日音乐院就读。他于1872到1874年间于马沙特(Rodolphe
Massart,1811-1892)门下学习,伊萨伊的演奏受到肯定,1874年以金牌奖毕业,并拿到奖学金前往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学习。
1875年,当伊萨伊转往布鲁塞尔后,原先想投入维厄当的门下,然而当时维厄当不幸中风,至阿尔及尔治疗麻痹的双手,而在这段期间内,由韦尼奥夫斯基代替维厄当成为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因此,伊萨伊转而师从韦尼奥夫斯基。两年后,当魏奥当身体康复之后,伊萨伊又前往巴黎随维厄当学习。当时,维厄当对时年仅十八岁的伊萨伊寄予厚望,且维厄当晚期的身体状况因中风与健康恶化的影响,已经无法自己演奏所新创作的第六号与第七号小提琴协奏曲,因此,维厄当更指定伊萨伊成为他新作品的诠释者。伊萨伊跟随他一生最敬爱的大师学习了三年,在这段期间,他不仅学习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因着巴黎这个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环境之下,结交许多艺文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并汲取了很多知识,对往后的演奏生涯与创作灵感,奠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
|
|
|
|
|
|
|
|
|
伊萨伊在演奏中 |
|
|
|
|
伊萨伊的求学阶段告一段落后,在1879到1882年间,任职于柏林的比尔舍(Bilse)管弦乐团,担任乐团首席一职,在这期间,他也在莱比锡与巴黎举办独奏会,并获得不错的名声,后来受到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的赏识,认为伊萨伊是位极具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希望伊萨伊能够即刻解除与乐团的合约,并于1882年邀请易氏与其一同至挪威等地巡回演出,这样的机缘成功开启了伊萨伊日后的演奏生涯。
1883年,伊萨伊回到了巴黎之后,便开始受到欧洲各地不断的邀约,这段期间伊萨伊也持续不断的与法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圣桑(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佛瑞(Gabrie
Fauré,1845-1924),与当时正崛起的萧颂(Ernst
Chausson,1855-1899)和丹第(Vincent
d’Indy,1851-1931)等法国音乐家密切的往来与交流。为伊萨伊在法国的音乐圈奠定声望的是一场1885年在巴黎由爱德华‧科洛纳(Edouard
Colonne,1838-1910)主持的音乐会,当时演出的曲目为拉罗(Edouard
Lalo,1823-1892)的《西班牙交响曲》(Symphonie
Espagnole)与圣桑的《序奏与轮旋随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并开启了通往巴黎音乐界名流的大门。
1886年对于伊萨伊而言,可说是非常精彩的一年,由于祖国比利时的召唤,加上维厄当在布鲁塞尔音乐院的继承人胡拜(Jenö
Hubay,1858-1937)的离职,伊萨伊回到了布鲁塞尔音乐院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同年,伊萨伊与露易丝(Louise
Bourdeau de
Courtrai,1868-1924)结婚,作曲家法朗克还将他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A
major)作为结婚贺礼题献给伊萨伊,此后,伊萨伊也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
|
|
|
|
|
|
|
|
|
|
|
|
|
|
1890年开始,伊萨伊的双手开始出现了颤抖的现象,接下来的三十年,对他的演奏生涯开始有了转变,虽然对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来说,发生这样的症状势必是很严重的打击,但伊萨伊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暂停演出,反而以极大的意志力与战斗力与这样的病情抗争,到了1910年,因为频繁的演出活动引起的心脏病与神经的过度疲劳,再加上手的毛病与糖尿病的恶化,医生对伊萨伊提出即刻停止演出的警告,但在伊萨伊给妻子的信中提到:
若遵照这种医疗处方,岂不是等于提前死亡。不!只要我还剩下一点点力气,只要我还没失去毅力,只要手指、弓和头脑还继续听我的使唤,我绝不会放弃我这种以艺术为生命的生活。
于是,随着伊萨伊一直持续不断的到各地演出,健康状况便每况愈下,渐渐失去控制弓的能力,导致他将重心转移至指挥上,1918到1922年间,大师到美国辛辛那堤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的职务,趁机不断介绍法国当代的优秀音乐作品,同时也培养出许多日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与小提琴教育家,例如金格(Joseph
Gingold,1909-1995)与帕辛格(Louis Persinger,
1887-1966)等人。
1928年,因着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
1876-1973)的邀请与指挥之下,伊萨伊重新登上演奏舞台,但大师的病情越来越不乐观,到了1929年,因为糖尿病的关系,不得不将右脚截肢,甚至在他生命的尾声,即使病情缠身,他仍不放弃展现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祖国贡献之力,因此,临终之前他完成了他唯一的一部歌剧—「矿工彼得」(Piére
li
Houïeu),并使用家乡的华隆(Walloon)地方方言演唱。在这部歌剧首演几周之后,比利时小提琴巨匠—伊萨伊于1931年5月12日卒于布鲁塞尔,享年七十二岁。
许多小提琴家所称羡与赞赏的,其中卡尔‧弗莱什(Carl
Flesch,1873-1944)认为伊萨伊是他一生中所听到最杰出、最有个性的小提琴家,对于易氏的抖音技巧的使用,不被过去传统所束缚,不限于「只在有表情的音符上使用」的说法,对在演奏中使用弹性速度的手法感到佩服,并赞扬伊萨伊对乐曲的解释:
左手的灵巧和音准就像萨拉撒泰那样完美,所演奏的弓法都有着非常好的声音和音乐的感觉……充满了激情的浪漫主义……不是严格按照乐谱上所写的音符的时值进行演奏……因为它的精神是不能使用图表式的办法再现出来的。
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伊萨伊并不是随机的使用,而是经过对于乐句上的逻辑性、风格的正确性与乐曲的原创精神仔细思考之后,才能够决定弹性速度的持续时间,而这样对于演奏诠释上的杰出贡献,使他的演奏充满了对艺术的高度鉴赏力且十分具有启发性。金格曾说:
他的这种弹性速度演奏手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你可以打开节拍器,在小节里的时值无论有什么变化,但是从节拍器的角度来讲他总是对的,他每次都落在拍点上。 |
|
|
|
|
|
|
|
|
|
伊萨伊演奏谐谑曲圆舞曲
Sherzo-Valse |
|
|
|
|
|
|
歌手:Eugène
Ysaÿe
所属专辑:Masterworks
Heritage Highlights |
|
|
著名的瑞士音乐家与教育家达克罗兹(Emile Jaques
Dalcroze,1865-1950)曾经是与伊萨伊一起在音乐会上合作的伴奏家,他回想易氏的弹性速度演奏风格表示:
伊萨伊对于伴奏非常要求,在主奏者与伴奏者共同演奏之间,一定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诠释想法,而这是需要互相配合与牺牲的,必须谨慎地处理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尽力的达到声响上的统一性,并且要将作曲家在乐谱上标记的力度记号与乐句给予最大的尊重,伊萨伊非常厌恶所有一切夸张的,或是过于依照感官上的诠释,并且他特别注重音色上的细微差别。
伊萨伊对于乐句尾声的处理,常以演奏弹性速度的方式安排,但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方法,如同著名的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Sir
Henry Wood,1869-1944)回忆与易氏在1899年合作的情景表示:
我这几年从伟大的伊萨伊先生那里学到非常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完美的弹性速度与具高度歌唱性的琴声,实在是令人惊叹。而许多演奏者对于弹性速度的滥用,常常导致指挥不知该怎么指下去,因而常常将手停留在半空中,但是这些从来不会发生在伊萨伊的身上,因为指挥总是可以知道知道伊萨伊将怎么拉奏,因为如果伊萨伊先挪用了速度,他一定会在四小节之内归还,这是他一直遵从的准则。
因此,伊萨伊特别要求与他合作的钢琴伴奏应正确的按照节奏弹奏,如此才能与运用弹性速度的主奏者之间达到演奏上的平衡。
除了当一位称职的独奏家之外,对于室内乐的发展也不遗余力,由当时在比利时的艺术爱好团体「二十人小组」(Twenty
Club)中的创办人麦斯(Octave
Maus,1856-1919)的邀请之下,伊萨伊于1889年二月成立了「伊萨伊四重奏」(Quartet
Ysaÿe),这个弦乐四重奏的成员包括第一小提琴由伊萨伊本人担纲、第二小提琴为伊氏的学生克里邦(Mathieu
Crickboom,1871-1947)、中提琴家豪特(Léon van
Hout,1863-1945)与大提琴家雅各布(Joseph
Jacob,1865-1909)。由于他们高水平的演奏与对当代音乐作品的热爱,影响了当代作曲家将作品呈献给他们,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于1893年创作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in gminor)、丹第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都是题献给伊萨伊四重奏的作品。另外,题献给伊萨伊本人的作品,除了先前提到的法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之外,还包括萧颂的《诗曲》(Poème)。 |
|
|
|
|
|
|
|
|
|
|
|
|
|
|
Youtube Les Furies. 演奏:Ekaterina Valiulina |
|
|
|
|
|
|
|
|
|
上半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巴赫小无,第二帕蒂塔,萨拉班德
伊萨伊无伴奏奏鸣曲第三号
下半场: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法雅《三角帽》选段,法鲁卡舞法雅《爱情魔法》选段,魔圈法雅《爱情魔法》选段,火祭之舞 |
|
|
|
|
|
|
|
|
|
BPO2014~2015乐季 2014.12.13现场录像
Eugène Ysaÿe Prélude from 6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No. 2 in A minor, Obsession |
|
|
|
|
伊萨伊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 |
|
|
|
|
尤金·伊萨伊(Eugene
Ysaye,1858-1931)为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4岁学琴,1866年考入列日音乐学院,因家贫而辍学。维厄当(Henri
Vieuxtemps)听他演奏后,把他介绍给著名教授马萨尔,使他重返音乐学院,并在学院比赛会上获金奖。1874年转到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先在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班上,后在维厄当班上学习。1879年在柏林比尔金乐队任首席,其演奏引起李斯特、约阿希姆等人关注,从此成名。1885年与当时著名的克洛纳乐团合作,在巴黎演奏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赢得很高声誉。1886年返回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任教授。
伊萨伊的演奏有火一样的热力和辉煌的技巧,他的演奏当时曾有非凡的号召力。伊萨伊1916年冬移居美国,1922年又返回祖国,晚年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他创作的小提琴曲非常强调技巧。
与那个时代的其它小提琴大师类似,伊萨伊还兼精通小提琴作曲。这种通才在海菲茨以后的小提琴家里是很难见到的。不过伊萨依并没有留下象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和萨拉萨蒂那么多有名的篇章。他最值得称道的曲子大概就是这套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了,而其中第三首又尤为出名,是小提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
第一首为g小调,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西盖蒂(Joseph
Szigeti),伊萨伊创作这组无伴奏小提琴独奏作品的最初动议,就是西盖蒂提出的。全曲包含四个乐章,在总体风格上近似巴赫。
第二首a小调,献给法国小提琴家雅各·蒂博(Jacques
Thibaud),含有《缠绕》(Obsession)、《忧郁》(Malinconia)、《死之舞》(Danse
des Ombres)、《复仇女神》(Les Furies)四个标题性音乐。
第三首为d小调,献给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乔治·埃内斯库(George
Enesco)。这首作品仅有一个乐章,演奏时间也只有六分钟。但在叙事曲的标题下,充分表达了伊萨伊对埃内斯库的尊敬、友好和回忆。丰富的半音运用,显出受巴托克风格影响的痕迹和某些无调性特征。
第四首为e小调,献给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含《阿列曼德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终曲》三个乐章。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接近巴洛克风格的《组曲》。
第五首G大调,献给比利时小提琴家克里克波姆(Mathieu
Crickboom),只有《曙光》(L'Aurore)和《乡村之舞》(Danse
Rustique)两个乐章,全曲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风格。
第六首为E大调,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家曼纽尔·奎洛加(Manuel
Quiroga),与《第三奏鸣曲》一样,也只有一个乐章,音乐具有西班牙或吉卜赛风格。 |
|
|
|
|
|
|
|
|
|
https://youtu.be/VYk51BYUcWk 190323
Masterclass 6.7 (Part 1) Ysaye, Third Concerto- John
Qiu Boston Philharmonic 首播开始于 2019年3月25日 Benjamin
Zander's Interpretation of Music, Lessons for Life
John Qiu, violin Dave Jamrog, Audio Video Recorded
March 23, 2019 in Rabb Hall at the Boston Public
Library For more information go to:
https://www.bostonphil.org/education/.. |
|
|
|
|
|
|
|
|
|
伊萨伊扩展链接: |
|
|
|
|
|
|
|
|
|
巴赫之后最伟大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 |
|
|
|
|
|
|
|
|
|
|
|
|
|
|
未得原作者编者授权严禁转载www.mt77.com任何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