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莫扎特作品K465的手稿 |
|
|
|
|
|
|
|
|
|
保加利亚音乐美学家克拉洛夫曾用精神创作和物质创作来描述音乐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所谓精神创作就是构思和打腹稿,物质创作就是
把乐思落到纸上形成乐谱,用此法来
形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对于大多数音乐家来说,精神创作阶段就是构思“蓝图”和“框架”,但对于非凡的音乐家来说,可能已有了一部音乐作品的完整映像。莫扎特就是这样的天才之一,他曾经对自己的创作这样表白:“这一切燃起我心灵之火。只要我不受干扰,我的主题便自动展开,变得条理化和清晰起来。虽然作品很长,它却完整地在我的脑海里耸立起来,就像一幅优美的绘画或一尊雕像,我可以一览无余地审视它,我想象中听到的不是片刻的结构的拼凑,而是瞬间的整体。”莫扎特
还说:“我永远是无穷无尽的。”这无穷无尽的不仅包括他的耐人寻味的书信、更重要的是他那乐思泉涌的音乐灵感
,而这无穷无尽的乐思的源泉就是他一生的无休止的旅行,用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莫扎特不过是本世界的一个访客,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这在最高精神层次上的意义,是恰当的,在凡俗的意义上,也是恰当的。他不曾在任何地方,既不曾在他出生的萨尔茨堡,也不曾在他逝世的维也纳安居过。在这两个地方之间,他几乎向一切方向旅行。” |
|
|
|
|
莫扎特一生经历了无数欢乐和痛苦的人生体验,纵观他的生命的诞生和终结,总体上是十分特殊的一生,他的创作和生活似乎是皆然相反的人间悲喜剧,从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之时却还始终唱着欢乐的歌。
莫扎特曾作为神童名震欧洲,从童年起便随家人浪迹天涯旅行演出,其足迹遍及欧洲。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莫扎特一家及个人长达30年的旅行演出,在长途跋涉中虽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但马车抵御狂风暴雨的能力实在是有限,可想而知他会遭受到多大的痛苦,由此不难看出他完全可能因此而身心受创,当他的艺术日臻完善之际,生命却过早的夭折。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音乐教育,使他六岁时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首小步舞曲。传说他在四岁时就试着在五线谱上涂抹自己的钢琴协奏曲了。他的创作总是先打好腹稿再进行记录,在进行记录时他的创作灵感还仍不断涌现,可谓乐思泉涌,他只能不断的作曲。他在给姐姐的信中写道:“我在记录已打好腹稿的前奏曲时,心中同时在创作赋格曲’。上帝的赐福使他脑中不时涌现出优美的旋律、和声,而且他创作体裁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各类独奏曲、奏鸣曲、歌曲应有尽有,而且各类中都有惊人之笔,而且风格的谐调统性令人称奇。着与他周游欧洲,耳濡目染德、奥、法、意、英各种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体裁,集高雅洒脱的那波里和沉思严谨的曼海姆乐派旋律之大成,并将其与德奥古典和声曲体融为一炉,才写出后来的“悠扬迭荡,令人心旷神怡的闻所未闻的仿佛是上帝的声音”的“钢琴协奏曲(k595
)”、第41
“周比特交响曲”、和歌剧“魔笛”,这些作品又是浑然天成一般,精美无比,难怪宫廷乐师和大主教说这些曲子音符太多时,莫扎特却肯定地说“一个音符也不多”,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吗?是也不是,、更准确地说是上帝的声音。他一生短短35年却创作了却626部作品,人们看到如此高产的作曲家,一定以为是上帝赋予的天赋之才的功劳,他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说是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凭空想象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莫扎特超越代的作品,虽然有上帝的大手在推进他,但就他本人是人而非神来讲,如此大量的传世之作,不经过对当代的作品及后代的审美趣味的认真研究,不经过艺术的强烈刺激和生活的强烈震撼,并付之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莫扎特曾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出了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费这么多时间,耗费这么多心机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多次”。
随着艺术上的成熟,莫扎特一家的生活竟然越来越凄苦。今天看来仅卖“弦乐小夜曲”(O P 5 2 5
)一首曲子的唱盘的钱,就能养活莫扎特家一辈子,而200多年前,他却为了养家糊口,到处碰壁,他拜访了一个又一个贵族,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但由于他的很多作品不被当时接受,他得不到应得的报酬,总是走不出成功——失败的怪圈之中。当“魔笛”轰动维也纳连演200场时,他的作者却未完成自己的“安魂曲”甘井先竭了,他没体味到这迟来的胜利,在异国他乡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宵,痛苦绝望地撒手人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遗憾。(摘自《双峰并峙 两水同流-文化视野中的莫扎特和贝多芬》/田润德文)
|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就出生在生长在人杰地灵的萨尔茨堡古堡下的粮食街,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莫扎特这样的天才音乐家。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作品K300的手稿 |
|
|
|
|
|
|
|
|
|
|
|
|
|
|
这幅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莫扎特一家在利奥波德.莫扎特老爸爸的带领下,风尘仆仆十几年走遍了欧洲的旅行演出生涯,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就是产生在这样的有节奏的马车的行进中的。莫扎特音乐专家克莱默就是每天在节拍器中来体会莫扎特音乐的这种感觉。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的家庭肖像》(The Mozart
family)约翰.内波穆克.德拉克罗齐,1780-1781,布画油画,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之家,中间椭圆画框内的为莫扎特的母亲玛丽亚.安娜
。 |
|
|
|
|
从上面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莫扎特
的妈妈已经过世,说明莫扎特已经从法国巴黎回到了萨尔茨堡,这个时期也是他创作的成熟期,优美旋律的精品从笔下源源不断流淌而出,包括他的大部分钢琴协奏曲和歌剧精品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以及后期的作品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歌剧魔笛以及未完成的《安魂曲》。 |
|
|
|
|
|
|
|
|
|
1785年:浪漫主义的先声-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 K.466 |
|
|
|
|
虽然K.466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但它的创作和演出都显得非常仓促,简直又可以归入“莫扎特神话”的一部分。作品完成于1785年2月10日,首演就是一天后的2月11日在梅格鲁伯大厅(Mehlgrube)举行,当就要演出的时候,抄谱员还没有完成他的工作,所以乐队也没有时间进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排练,在演出时以即兴演奏的方式一挥而就。
而今天这场演出来的都是维也纳的要员,约瑟夫二世也是这场音乐会的观众之一,他在演出结束后向莫扎特脱帽欢呼。音乐会之后的第二天,莫扎特的父亲与海顿在莫扎特的寓所中碰了面,海顿对老莫扎特说:“请上帝作证,并以我的名义担保,在我所认识或听说过的作曲家中您的儿子是最伟大的一位....."。
首演成功对此时的莫扎特有两个作用,首先,它为之后的几场演出开了好头。其次,却是更为重要的,演出成功有效地扩展了作曲家在维也纳上层阶级心中的地位,这场音乐会听众中有不少显赫人物,除了皇帝陛下之外,还包括那些奥地利最具影响力的家族成员,例如海顿长期资助人埃斯特哈齐亲王,一些后来作为贝多芬的资助人也都在观众席上。然而,面对这种名流云集的场面,作曲家居然还敢不做完整排练就登台,看来两百多年前的演出观念与现在真是大不相同啊! |
|
|
|
|
|
|
|
|
|
克里斯汀.扎卡里亚斯演奏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
|
|
|
|
Klavierkonzert
Nr.20 d-moll KV 466 (Kadenzen: Christian Zacharias):
I. Allegro [Kadenz: 1:49]
|
|
Christian Zacharias(扎卡里亚斯)/ Gunter
Wand -
(君特.旺德)Staatskapelle
Dresden -
(德累斯顿萨克森国立乐团) |
|
|
|
|
|
|
|
1781年: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k265 |
|
|
|
|
|
|
|
|
|
莫扎特创作的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K265手稿 |
|
|
|
|
这首乐曲为C大调作品K265/300e,是莫扎特于1781-1782年间创作的钢琴变奏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似乎每个人都能跟着哼上几句,它唤起了我们童年时无数美好的回忆。这首作品的主题源自于一首法国歌曲《妈妈,让我告诉你吧!》,后被改编成儿歌《小星星》,那质朴、单纯的曲调郎朗上口,被公认为儿歌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首
,1778年初夏,莫扎特旅行到巴黎期间,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莫扎特为这首古老的欧洲民谣配上十二段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莫扎特正是利用了这首儿歌曲调简洁并易于上口的特点,把它作为变奏曲的主题,游戏般地进行了十二次变奏。在莫扎特的笔下这首儿歌从最简单的曲调,经过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三连音的分解和弦、不同装饰音的修饰以及不同节奏、节拍、速度的变化,主题时而清晰、时而隐匿,时而轻快、时而歌唱,时而喧闹、时而安静,时而纯朴、时而华丽,最后结束在辉煌而热烈的气氛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
另外,关于创作年代,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本曲创作于1778年。该年4月到11月莫扎特正好在巴黎逗留。而该假设也认为莫扎特只有
旅居法国才可能选取一段法国旋律作为创作的素材。正因为这个假设,该作品的编号也由K.265变更为K.300e。但后来由Wolfgang Plath撰写的莫扎特手稿分析却指出,该曲实际创作应该是1781-1782。当前该时间仍有争论。
本变奏曲在1785年发表于维也纳。 |
|
|
|
|
|
|
|
|
|
海布勒演奏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K.265 |
|
|
|
|
Mozart: 12 Variations in C Major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
|
|
|
|
|
|
Ingrid Haebler -
(海布勒) Mozart for Mommiies and Daddies |
|
|
|
|
|
|
|
1786年: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 |
|
|
|
|
|
|
|
|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照 |
|
|
|
|
《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每个角色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形象多样,个性鲜明,像费加罗的机智,苏珊娜的活泼,阿尔玛维瓦伯爵的傲慢,阿尔玛维瓦夫人的忧愁,凯鲁比诺的痴情及巴西利奥的阴险等,这些角色肖像式的音乐刻划,都由其旋律表现出来,很有典型的概括性的特色,歌剧中两条对立阵线对比强烈,十分有趣。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城堡剧院初演,莫扎特亲自指挥,参演者都是一流的歌唱家,有意大利男低音贝努契(F.Benucci)饰唱,费加罗,英国女高音斯托拉斯(N.Storace)饰唱苏珊娜,意大利男中音曼迪尼(S.Mandini)饰唱阿尔玛维瓦伯爵,意大利女高音拉斯基(L.Laschi)饰唱阿尔玛维瓦夫人,意大利男低音布萨尼(F.Bussaani)饰唱巴尔托洛,其妻萨尔迪-布萨尼(D.Sardi-Bussaani)饰唱凯鲁比诺,爱尔兰男高音凯利(M.Kelly)饰唱巴西利奥等。演出非常受欢迎,那首著名的费加罗咏叹调“不要再去做情郎”不径而走,在维也纳大街小巷、酒店公园里到处有人歌唱和演奏。但是,皇帝与宫廷贵族对此部讽刺剧很不满意,演过几场之后,维也纳城堡剧院被迫取消演出。而翌年1月在布拉格的演出就取得巨大的成功,引起一阵轰动,被列为剧院常演剧目(1787年1月20日演出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
|
|
|
|
|
|
|
|
|
1791年:莫扎特歌剧《魔笛》序曲 K.620 |
|
|
|
|
|
|
|
莫扎特的《魔笛》是一部情节怪诞且带有哲理性的歌剧,又具有严肃大歌剧与轻快喜歌剧的双重性。音乐以圣洁的宗教色彩与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融为一体,神话与现实,喜剧与悲剧相结合,唱腔与道白交错编织,形成严谨的歌剧音乐整体。歌剧的主题思想是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凶恶,歌颂了纯洁、真摰的爱情。故事通俗易懂,音乐赏心悦耳,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此剧197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维登剧院首演,莫扎特亲自指挥,两个月后莫扎特谢世。 |
|
|
|
|
|
|
|
卡拉扬指挥莫扎特歌剧《魔笛》序曲 K.620 |
|
|
|
|
Mozart: Die Zauberflöte, K.620 - Overture |
|
|
|
|
|
|
赫伯特.冯.卡拉扬
所属专辑:Mozart:
Die Zauberflöte |
|
|
|
|
|
|
|
1791年:莫扎特《安魂曲》K.626
|
|
|
|
|
|
|
|
|
|
Mozart-Requiem in D minor, K. 626(卡拉扬)
|
|
|
|
|
|
|
|
|
|
《d小调安魂弥撒曲》,KV626。在1791年7月,一位匿名人士(后来发现该人是瓦尔塞根伯爵要求莫扎特为他撰写一套《安魂曲》。当时莫扎特仍在撰写歌剧《魔笛》,亦刚刚接受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加冕成为波希米亚国王创作正歌剧(即《铁托的仁慈》,KV621)。如是,在八、九月,莫扎特专注在这两出歌剧中;直至十月,才继续完成《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开始为《安魂曲》及另一首清唱剧起稿。11月20日,莫扎特病倒了,但他仍在床上休养及尽力作曲,一直至12月5日离世为止。 |
|
|
|
|
|
|
|
|
|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临终前还在努力创作《安魂曲》,而守在他身旁的一直照顾他安慰他的是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策的小妹索菲,康斯坦策由于患病在巴登疗养。莫扎特除了这首黑衣人高价委托的《安魂曲》外,还接受了两个委托作品,就在同年他还创作了歌剧《狄托的仁慈》,9月他又创作了歌剧《魔笛
》,他还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和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由于康斯坦策刚刚在7月才生了第二个儿子小弗朗兹,身体虚弱加之患病,一直在巴登疗养,此间,莫扎特经常带病从维也纳到巴登去看望她,据说她的病情相当严重,莫扎特一直念叨我在给自己写《安魂曲》。康斯坦策看到莫扎特的身体状况,叫停了《安魂曲》的写作,在给共济会写了一首歌曲后,康斯坦策才允许莫扎特继续创作《安魂曲》,经济上的困窘,为了挣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疯狂的接受委约通宵达旦的创作。有史以来,没有哪个作曲家能有如此疯狂如此集中的创作激情,而天量的创作计划像三座大山,使莫扎特的本已疲惫的身心受到极度的摧残,所以,作曲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毫无疑问就是活活的给累死的。到他撒手人寰之际,这首精心给自己创作的《安魂曲》还有两个乐章没有写完,莫扎特死后,他的学生绪斯迈尔挺身而出接此重任,绪斯迈尔根据莫扎特生前的面授机宜,以及前几个乐章的风格和技法,完成了《安魂曲》的创作。后来以莫扎特的名义发表,那个黑衣人的主子-打算买莫扎特的作品,要用自己的名义纪念亡妻的伯爵的企图也未得逞。 |
|
|
|
|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创作的签名 |
|
|
|
|
|
|
|
|
|
莫扎特主要作品 |
|
|
|
|
|
|
|
|
|
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K50,1788);《米特里达特》(K87,1770);《卢乔。西拉》(K135,1772);《牧人王》(K208,1775);《伊多梅纽斯》(K366,1781);《后宫诱逃》(K384,1782);《剧院经理》(K486,1786);《费加罗婚礼》(K492,1786);《唐璜》(K527,1787);《女人心》(K588,1790);《魔笛》(K620,1791);《狄托的仁慈》(K621,1791)。
乐队作品:有编号的交响曲四十一部,包括《巴黎》(No.31,K297,1778);《哈夫纳》(No.35,K385,1782);《林茨》(No.36,K425,1783);《布拉格》(No.38,K504,1786);《降E大调》(No.39,K543,1788);《g小调》(No.40,K550,1788);《C大调》("朱庇特",No.41,K551,1788);以及另外大约八部交响曲。无数嬉游曲、小夜曲、进行曲等(包括《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
协奏曲:二十
七部钢琴协奏曲;一部两架钢琴的、一部三架钢琴的协奏曲;六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长笛协奏曲;一部单簧管协奏曲;四部圆号协奏曲;一部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K364,1779);双簧管、单簧管、圆号与大管的交响协奏曲(Kapp.9,1778)。
室内乐:五首弦乐五重奏;二十三首弦乐四重奏;为弦乐四重奏写的c小调柔板与赋格(K546,1788);两首钢琴四重奏;七首钢琴三重奏;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三重奏(K498,1786);单簧管五重奏;圆号五重奏;钢琴与管乐五重奏;两首长笛四重奏;双簧管四重奏;三十七首小提琴奏鸣曲(两首未完成)。十四首管风琴与弦乐器奏鸣曲;三首管风琴与乐队奏鸣曲。
钢琴作品:十七首奏鸣曲;两首幻想曲;十五首变奏曲;两架钢琴奏鸣曲(K448,1781);六首钢琴二重奏鸣曲(一首未发表);f小调柔板与快板(K594,1790)和f小调钢琴二重奏《幻想曲》(K608) |
|
|
|
|
|
|
|
|
|
未得原作者编者授权严禁转载www.mt77.com任何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