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莫扎特的第39交响曲K.488后,要介绍的就是另一首伟大的交响曲,关于这首交响曲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两个星期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写成。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g小调,奏鸣曲式,乐章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主部主题,用一个短小的动机,发展成一个鲜明的跳跃性的主题。副部主题在降B大调上,具有如歌的特点,它在调式色彩和声织体旋律音型方面,都与主部主题构成对比,发展部采用主部主题的动机,通过减七和弦频繁激烈的调性变化,使音乐极富戏剧性和动感。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出现在g小调上,与呈示部中明朗的大调色彩不同,是音乐带有一缕哀愁。
一位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柯克在童年时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时,失声叫道:“多么伤感的音乐啊!”交响曲一开头,就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它用愁苦压抑的音调,三次敲击着生活大门,然后痛切地一向上昂头,又用不安的节奏断续轻轻敲击下去。当音乐转为舒展连绵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旋律,倾吐出作曲家更深的伤感。有人认为,这个主题与莫扎特《费加罗婚礼》中的一段爱情咏叹调相似,但这个交响曲主题与青年人爱恋之中的那种又愉快、又不安的心情截然不同,它全然处在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它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这部作品因而被喻为莫扎特的“命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