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最初是由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为修建中东铁路而建造的随军教堂。教堂的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采用了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墙体使用清水红砖,顶部为巨大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
教堂的建设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1923年9月,教堂开始了第二次重建,并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哈尔滨解放后,苏联政府将教堂产权移交给哈尔滨市政府。1986年,教堂被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但在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以宣传和弘扬哈尔滨的建筑文化。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