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车间”看音乐“生产过程”
当晚已经是深交的第16场导赏音乐会。一年前的2016年4月21日下午,当第一场导赏音乐会在这里举行的时候,深交所有人的心里都没底: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一个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会有多少观众?
结果,那场“《人文天地》之夜——大提‘情’交响音乐会”导赏活动一下来了300多人,有些人站着听完了全场,担任讲解的指挥家张国勇对深圳观众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导赏音乐会的灵感源于深交演出经营部主任黄光强一次芭蕾舞团公开排练的观演经历。“演员们穿着最普通的练功服,在导演指挥下演绎最简单的基本功,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其实交响乐团公开排练在国外早已有之,但排练场地一般选在音乐厅,观众和舞台还是保持较远距离。“导赏几乎是‘面对面’,你会看到音乐家最真实的表现,甚至能听见他们的呼吸声,演奏瑕疵也会被放大。指挥家用最通俗最亲民的语言,把深奥的古典乐讲给你听。”
导赏音乐会现在通常安排在周四晚上,即正式音乐会举行前一晚,门票在当周二通过深交微信公众号免费预约。由于排练厅空间有限,每场300张票次次供不应求。到场的多数是住在附近的市民,也有一些琴童和乐迷专程前往,场场必到的“铁粉”不少。
当晚记者旁边坐着碧波小学六年级男生符昕宇,他和同学、妹妹三人结伴而来。学钢琴的他告诉记者,只要有导赏活动他都会来。“这里观众少、地方小,和乐团距离很近。感觉听完讲解对乐曲和作曲家都懂了很多。”
“正式演奏时,某种程度上乐队和观众是有屏障的。导赏不同,它邀请观众走进‘音乐车间’,与指挥家、演奏员共同参与一首交响曲的生产过程,你会看到观众最真实的情绪反映。”林大叶说。
大提琴演奏员青星告诉记者,导赏活动让演奏员对乐曲也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一年下来,现场氛围越来越好,观众的专注度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