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骨冷,来到哈尔滨音乐厅,不能不为之感叹:在这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千人座席竟难见虚待。
听过许多次薛苏里的演奏,却还是第一次听他的独奏音乐会。一把名贵的琴轻松捏在手里,当垂放下来时如同演奏家的谦逊本色,波澜不惊;而一旦端架起来,开合之间,便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
既有一派大气,又兼具细腻纤巧,这是薛苏里给我的一贯印象,从中让我窥测到乌苏里江所赋予他的艺术灵性,和让他迅速成长的那片黑土地所赐给他的浑厚博大的人文情怀。
开场曲目是柴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以这种份量的大作品开篇,整场音乐会将有怎样的蓄势待发。
三年前,我曾听过他与深圳交响乐团联袂的这首D大调,三个乐章层层推进,迭宕耀眼,那种踏遍青山般的自信与豪迈,释放出非凡的艺术功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次,因为时间关系他仅拉了第一乐章。薛苏里完全将自己打开,不仅是肢体,更是胸襟。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极具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在主部主题所需要的歌唱性表述时,他的运弓流水般畅达,悠扬超迈的音色再现了俄罗斯歌曲那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大自然包容的整个青春与生命。他的弓子没等放下,全场已经滚沸。
第二首马斯涅的《沉思》与火热的老柴D大调形成强烈反差,不是甘露凝珠,而是抽丝般的工笔妙用。这个曲目与下半场的萨拉萨蒂《流浪者》均为他的拿手好戏,这在他畅销于海内外并多次获奖的小提琴中外名曲CD专辑《金色旋律》中已令我多次沉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