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文化交流-斗转星移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林语堂次女林太乙回忆父亲(一)

   
 

20161014

     
 

 
 
   
 
   
 
   
 
   
 
   
 
 
         
 

   1911年的一天早晨,生活于中国福建省乡村的林氏家庭要送二十岁的梅昆出嫁。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把十六岁的林语堂送往上海读书。这是对林家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天。

  梅昆也想上大学,但她做牧师的父亲不答应。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受教育是一种奢望。所以,当梅昆意识到上学无望时,也只好同意出嫁。

  那天,梅昆掏出40文钱给了语堂,说:“我们家很穷,我只能给你这么多。我是个姑娘,不能上大学。弟弟,你要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要有出息,光宗耀祖。”

  这些话使语堂觉得他似乎将代表姐姐去上学,而且一定要实现她的希望。但梅昆却未等到实现的这一天。结婚的第二年,她就因鼠疫去世了。

  当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我坐在他的书房里,周围环绕着他的著作。我知道,梅昆的话一直在影响着他。

   在世80年,父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是世界著名作家。他去世时,《纽约时报》是这样评价他的:“作为翻译家,林语堂对西方的思想、习俗、愿望及人们心理的理解可谓独一无二。”父亲集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哲学家、语言家于一身,还发明过中文打字机。

  父亲出生于1895年,兄妹八个,他在六个儿子中排行老五:他的童年幸福快乐,充满了乡村的鸟语花香。祖父对他讲过世上第一架飞机的故事。“我读过有关它的一切,”祖父说,“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相信。祖父是个理想主义者,敏捷、幽默、富于想象。他把从国外传进的现代思想灌输给孩子们。中国正受到日本和西方列强的威胁,她必须迎头赶上,通过科学进步使自己强大。所以,祖父决定,他的孩子必须接受西方教育。

  父亲八岁时,就宣布自己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的一个小学老师曾这样评价他的作文,“像一只正在穿越稻田的蛇。”意思是拐弯抹角,含意不清。父亲反批道:“是一只穿越沙漠的地虫。”意指他正作为一个小人物在探求知识。对于林氏家庭来说,求知的欲望如饥似渴。祖父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一起学习,编造故事。当父亲经过书铺时,总是希望能买下每一册书。他觉得自己与那些对人生无多渴求,能够结婚,生儿育女,有一个好职业就心满意足的人格格不入。

  父亲做好了上大学的一切准备。那年夏天,家乡突然变得很小。世界如此之大,历史如此之长,他渴望去听、去看,去体验人生的一切。

“没有钱无所谓”

  上海圣约翰大学重视英语。父亲入学后,将第一学年中的一半时间用于掌握语言并开始研究语言学。

  第二学年快结束时,父亲因学习成绩出众获得了四项嘉奖。消息传到了家乡,也传到了邻校——圣玛丽女子学校。在那里,父亲遇到了一个来自厦门,学艺术的漂亮姑娘。然而,当她的父亲,一个富有的医生,得知一个牧师的穷孩子在追求他的女儿时,颇感震惊。医生已经决定将他的女儿嫁给另一富家的儿子。因此,他试图把邻居廖家的女儿介绍给父亲。这个姑娘名叫翠凤。

  得知这一消息,父亲很生气,觉得蒙受了耻辱。但当他把自己对医生的女儿的爱情告诉他的大姐时,她叫道:“你疯了!你怎么养活她?!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明白自己的目标毫无希望。回到上海时,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第二年夏天,父亲去廖家吃了一次晚饭。翠凤在屏风后偷偷地观察。她知道自己将会与他结婚。翠凤的父亲拥有一爿商店和一个货笺,而且经营得不错。翠凤很喜欢眼前这个活泼的年轻人,他无所顾忌地打着手势,充满自信。他不修边幅,胃口也不错。她渴望自己能够嫁给他。

    她母亲问她:“你怎么看这桩婚事?林语堂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但林牧师家很穷。”翠凤的回答连她自己也感到吃惊:“有没有钱无所谓。”

  父亲的大姐全力推荐翠凤。她是个标准的中国姑娘,而且肯定是一个贤妻良母。她颇具魅力:大眼睛,高鼻梁,还有动人的唇和一双大耳垂——这是幸福长寿的象征。父亲也同意了这桩婚事。

  但他们没有马上结婚。父亲于1916年毕业后,应聘去了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在那里,他苦读中国历史,并参观了长城和十三陵。此时,他感到自己先前所受的基督教教育实在是不够。

    父亲决心要补上所缺的课。他赶到书店,问询要读的书有哪些一因为他实在不好意思去问别人。他犹如传说中的猴王回到了森林,开始疯狂地采集祖先遗产中的鲜花与果实。

    在阅读的时候,父亲曾试图发明一种更易查阅中文字典的方法。23岁时,他出版了《汉语索引系统》,他的这本小书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还亲自为它作了序。但父亲很快可就对自己的方法不满意了,一生都在继续修订,最后形成了不朽的著作《现代汉英词典》,在77岁高龄时,出版发行。

    在北京,父亲与著名学者胡适相识并为其所吸引。早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胡就倡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在回北大执教前,胡就已经以文学革命领袖而闻名了。他的追随者在后来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向文言文、包办婚姻,以及妇女缠足等发起了挑战。

    父亲在清华执教三年,随后取得了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科研究生院留学的资格,享受半额奖学金,以近代语言为自己的研究专业。这时他认识到不能再推迟婚事了。因为翠凤已经24岁,如果还不与她结婚,并一起赴美的话,那对她就太不公平了。

    廖家给了女儿一千元钱做嫁妆——这是一个不错的解脱。两人购买了赴美的单程船票。廖家的唯一要求是,不要向家里讨回程的盘缠。

    祖父则体验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情。儿子将去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的梦想正在开始实现。

国外求学

    这对新婚夫妇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租了两间房子安顿下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很活跃,而她却喜欢安静地坐着;他能言善辩,而她却不知怎样把自己的情感变成美妙的语言;他喜欢肉,而她却喜欢鱼;他睛绪高昂,而她却陇郁悲伤;他喜欢阅读,有时甚至听不到她在对他说话,而当她听到他说不喜欢《圣经》时,就会觉得感隋受到了伤害。

    父亲有时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吸着烟,沉思到天明。他似乎不需要多少睡眠,次日醒来仍然充满活力。

    翠凤决心傲一个好妻子。当父亲把读到的东西讲给她听时,她会费力但认真地倾听。年底,父亲的经济来源中断,翠凤又拒绝向她家里要钱。绝望中,父亲给胡适发了封电报,请求从北大贷款,因为赴美前,他曾答应学完后去北大任教。胡适很快给他寄来了一千美元,但这并不足以使父亲维持到在哈佛完成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派了15万的劳工去法国,要有人教授这些人用英语写和说,父亲接受:这个职位。于是,他便带着母亲移居到了法国。

    不久,他们又去了德国,因为那里的生活费用比较低。父亲在耶拿大学上课,并把学分转到哈佛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接着,父亲要去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让胡适从北大给他寄来了一—于美元。父亲终于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他的中国语言学了。祖父知道后,也很自豪,但他未能活着看到自己的儿子从海外回来,1 922年就在家乡去世了。

    1 923年,父亲在一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和即将临盆的母亲回到了北京,一回来,父亲就跑去向北大校长表示感谢,感谢学校借个他两千美元:“什么钱?”校长问:这时父亲才明白那两千美元是胡适自掏腰包借 给他的 -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未完待续)看下一期

 
   
 
   
   
   
   
   
 
   
   
   
 
       
 

 

     
       
  林语堂和翠风      
 
     
         

            -->>欢迎光临莫扎特之旅音乐网站~~!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