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 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名落孙山之后

——记梅纽因国际比赛未晋级青年组选手音乐会

田润德

20120410

   
 
           
       
  美国选手埃瑞克.格拉兹Eric Gratz   日本选手弓新  
       
  加拿大选手默博森     中国选手张安迪  
           
 
 
   
 
   
 
   
 
   
   
 
     今晚,大腕们都去了英国大使馆参加那里的室内乐音乐会去了,所以附中的这场青年组未晋级选手音乐会就显得格外冷清……

节目单显示,四个选手被选出席今天的音乐会,演奏他们最喜欢的曲目,他们是埃瑞克.格拉兹Eric Gratz、默博森、弓新和黄茜卡。无人报幕,无人主持,没有钢琴、没有乐队,没有 鲜花和掌声,给第一个上场的选手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就是来自美国的埃瑞克.格拉兹Eric Gratz,他鞠躬之后就开始演奏巴赫的d小调第二组曲 (BWV1004) 萨拉班德舞曲,高高个子,高高的鼻梁,高高的琴头,一双小而多情的蓝眼睛晶亮水汪,透出明快的青春气息。面对这人见人爱、活泼聪明的阳光大男孩,难以想象在他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命里注定要经受这样挫折的考验。 而他的心态真好,给在场的来宾极大的鼓舞。之后他又演奏了吉格舞曲,他的巴赫清晰流畅、自由歌唱,他开始就以刚毅的情绪和弓弦的高度紧张,再现了巴赫的思想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随后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的谐谑圆舞曲干净利索,飞弓运弓很美, 老柴用音符织就的一个个晶莹剔透的项链,在他手中显得更加神奇,他的演奏引起一片掌声。

第二个上场的是加拿大的默博森,他个头不高、似乎是一个沉稳的黄种人,戴着一副绅士的眼镜,从步履的节奏看来情绪不是很高,对好弦后,琴声一响他的精神抖擞,又变了另一个人。他也演奏了一首巴赫,一般的诠释,好像弓子不太开,右手有些拘束感,第一个曲目完了,一个小姑娘上台鲜花时,他却拒绝了接受,这让观众大为不解。之后他又演奏了德.法拉(克莱斯勒改编):《西班牙舞曲》选自《短暂的生命》,西班牙的风格诠释得十分精彩。这回他接受了小姑娘 献上来的鲜花。

第三个演奏的是来自日本的弓新。他的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很有说服力,他的弓法仍然是热情、坚定、潇洒自如,让我感觉非常美妙的冲动,我感觉他的莫扎特比上届的于翔演奏的同一个曲目要更高一筹。他演奏的伊萨依绝没有炫耀技术的感觉,而是精彩的技巧服从音乐的美妙的乐句处理和歌唱的需要,犹如一首歌剧咏叹调一般,令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同时也让我感到中国的压力,因为这来自桐朋音乐学院是选手自幼接受过铃木教学法教育,进步很快,2002年进入仙川儿童音乐学校,这是一个桐朋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他获得了罗姆音乐基金奖学金进入苏黎世艺术学院跟随扎克阿.布荣继续深造,2006年在卢布林为纪念卡尔.利平斯基和亨利克.维尼亚夫斯基举办的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于2010年获得东京瓜达尼尼国际比赛一等奖。这次为晋级决赛,他的演奏没有受到影响,今天他的演奏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而且后来在帕梅拉的大师课上我仍然看到了他的身影,而且圣桑的引子和随想回旋曲也演奏的我仍然看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莫扎特还活跃在北京的舞台上 。

中场休息后,一位先生和一位翻译上台, 讲了一下今天主办方的意图,说在梅纽因大赛是历史上头一次搞了这样的未晋级选手音乐会,为的是更多的让选手又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广大听众对选手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又说了一下今天的音乐会和下半场的变动,黄茜卡不能出席,临时加了一个张安迪,她将演奏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听了张安迪的演奏,我感觉她很成熟而且在用心演奏,不是演奏的技术,他的音乐的内涵更加有说服力,让人从一个优美的旋律中了解到他有着多么美妙的思想!不难想象,很多名落孙山的选手都有过失望的瞬间,感到希望落空了,但他们很快清醒了。

   这些选手完全不用自卑,90后出生的才刚刚二十出头。对于强者来说,这次名落孙山绝不是什么“噩耗”,也绝不是什么致命的一击,而暂时的失败仅仅看作是成功之母而已,最起码他们还是世界范围内231个报名者中的佼佼者,他们是被选中的42名选手之一,纵观世界音乐比赛,很多比赛落选的人后来一鼓作气、奋发图强成为了世界级音乐大师,郎朗就是一例,当时他的学习生活十分不顺,他的老师总是说他很差,形容他的弹琴好像东北人在刨土豆,他的演奏里充满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次比赛来自日本的比赛评委会主席服部让二,他83年就参加了梅纽因大赛,但名落孙山,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失望者,但他不久就东山再起,1987年就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青年组第四名。又过了一届,1989年一举夺得了梅纽因大赛的青年组第一名。在这次评委三部曲演奏会上听服部让二演奏莫扎特D大调协奏曲真是一种享受,看他永远高昂的头颅的傲慢姿态就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他也真正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从青少年起,我就着迷于传记,我一本接一本的如饥似渴地阅读,在品读音乐家成才经历时我享受到很多乐趣,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人物的坎坷和艰辛。我发现很多音乐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家,很多人物之所以被称为人物,也就是在他们的人生的轨迹中,无论顺利和逆境都是沉浸在欢乐的音乐中,在音乐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和取得成功的幸福的回忆中。从这个角度看选手们,如果哪个成功了,那他一定是对音乐有大爱的,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哪个不成功,他也不会因此而消沉,而会更加稳健的前行,实际路就在你的脚下。日本铃木教学法的成功之处也就在于此,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她去做她乐意做的事。铃木先生总是循循善诱地使每一个学音乐的人潜移默化地不知不觉地爱上音乐。谁承想当年在铃木镇一班上,那个屁股上长刺的根二,让铃木镇一最最头痛的淘小子,最后还是成了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在音乐上有了很高的造诣,恐怕连他的父亲都没有料到吧?这说明成功者完全是凭借着对音乐的兴趣,因为他们选择了他们所“乐”——小提琴,在枯燥和艰苦的练习中,他们思絮畅想,并且想象的夜莺不停地翱翔,整日乐不思蜀,这样的人成功是顺理成章的。

    比赛无常,音乐有序,正如梅纽因爵士曾说过的:“音乐从无序中创造出有序;因为节奏把全体一致性加在离散的东西上,旋律把连续性加在脱节的东西上,和声把兼容性加在不一致的东西上。”音乐永远是按照相同的轨迹发展,个人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也完全是按照相同的轨迹发展,一个好的演奏家一定是训练有素、颇有内涵的,平庸的演奏家一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肤浅的,所以达到了一定深度都一定能展示出来,没有发挥好多是没有达到训练精准和理论肤浅所致。如果说一个选手平时水平非常高,比赛没有发挥好,这纯粹是放屁逻辑。 

   音乐是有序的,只要有素地训练下去,上帝是一定会看到的。

 
   
 
   
   
   
   
   
 
   
   
   
 
 
     
 
  
    大赛的评委会主席服部让二

     

回首页

            -->>欢迎光临莫扎特之旅音乐网站~~!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