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14日15时,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定于8月6日至15日在哈尔滨开幕的“第三十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国家文化部隆重举行全国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百余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哈尔滨市政府“哈夏组委会”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本届“哈夏”的活动项目,并向全世界友人发出邀请。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出席发布会,面向全国媒体推介“哈夏”这一音乐盛事,并就“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与央视青歌赛的不同之处”等媒体热点提问进行了回答
“哈夏”走国际化路线
多场国际性演出登场
本届“哈夏”音乐会将以城市百年交响乐历史为血脉,以“哈夏”50年历程为承载,以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荣誉为着力点,升华“哈夏”品牌理念,打造“文化名城”,实现“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这一宏伟目标。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国际化特色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其中有12台20场国外团体演出,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9个国家的30个团体参加演出,参演的境外团体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全国媒体震惊。
今年6月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了“音乐之都”的称号,本届“哈夏”是哈尔滨获得这一荣誉后的首次音乐盛事。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说:“‘哈夏’音乐会是中国音乐类文化品牌中为数不多的著名品牌,影响力非常大。我衷心祝贺哈尔滨获得了‘音乐之都’的美誉,哈尔滨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不断加大力度,使这个城市实至名归,使市民真正在其中受益。全国声乐比赛是一个最高级别的政府赛事,我们希望越做越好。”
全国声乐比赛助力“哈夏”
文化部力保公平公正性
据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介绍,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分美声组、民族组和流行音乐组,累计报名人数665人,经过专家和评委认真严格的初选,最终有220人进入初赛。下月,这些优秀选手就将展开激烈角逐。”
陶诚介绍说,为进一步提升赛事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本届声乐比赛还将做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在初赛、复赛、决赛之前,特别设立了资格审查录像的初评环节,兼顾选手报名的普遍性和赛事竞争专业性;第二,要求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唱三首曲目,并且相互不得重复,在音乐风格、创作流派、语种类别、音高调式、演唱时间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第三,针对美声、民族演唱风格的特点,比赛现场要求这两个组一律不得使用麦克风演唱,采用钢琴伴奏,这有利于真正考验参赛选手的演唱实力。”
专家称全国声乐比赛
比央视青歌赛更专业
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媒体关注的全国声乐比赛与央视青歌赛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敏感”问题,陶诚司长也没有回避,他条理清晰地说:“第一,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是政府最高级别赛事,青歌赛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参赛选手的报名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这次对全国各省,包括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都是放开的,而青歌赛是通过电视台一级一级报上去的,这样我们就给很多优秀选手提供了机会。第三,除了美声、民族、通俗三个组以外,没有增加原生态组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因为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声乐技术比赛。第四,我们的比赛要求非常高。一轮唱三首歌,第二轮又唱三首歌,第三轮再唱三首歌,这九首歌唱下来,选手可以开演唱会了,这个需要相当高的能力。最后,比赛中不用麦克风,能使选手更加真才实料地演唱,对于发现人才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