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音乐随笔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南希.佩勒格里尼回忆林耀基

汤伟剑译

关注

     莫扎特最新动态

 


 

林耀基   1937---2009

英文原文:Nancy pellegrini
英译中:汤伟剑                      

  中国小提琴教学的领军人物在72岁时离世。-----南希.佩勒格里尼回顾这位满腔热忱,对国内小提琴家无私奉献支持的良师益友的一生 。

  纵览史实性的或传奇性的中国名人,为人深受敬重,待人慷慨,人品高洁,在国家英雄殿堂中仍占有特殊的一席-------去世的林耀基教授正是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一位楷模。在一个奖项可以用买卖的方式获得,关系可以通过钱财来疏通,导师为了推销自己的学生可以不惜以牺牲艺术,健康甚至民族荣誉为代价的国家,林教授的口碑却是神话一般的可敬。当我问到林以前的学生和同事有关他的生前事迹时,每人都眼含泪水声色黯然。在一个极具竞争意识和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林耀基发掘并培养出了比国内历史上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多的比赛获奖者和音乐艺术家,这本来意味着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促成各种便利,相反,他却为最有才华的小提琴家提供无私帮助,即使他们并非自己的学生。

  林耀基(以下均称林)是中国的斯特恩,后者在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另一位海菲茨后转而将一生投入与发掘 、培育、教导有志成为专业音乐人才者的事业中。

  林1937生于广州,虽家族中无人从事音乐,十三岁时他却决定尝试小提琴,当家长表示反对时,林告诉他们自己已请一位当地著名的小提琴教师上了一堂课,家长不得已付了学费。林在未能买得起琴前一直是用一双筷子比划着来练,然而在1960年时却成为两个被中国政府选送到前苏联参加62年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的选手之一。不过,林的前苏联老师杨可列维其认为他学琴晚,高血压和对音乐的高度热爱的这些特质都使林更倾向于将来从事教学而非演奏之路。

  除了孔夫子传统外,教育工作者也并不符合1949建国后毛泽东思想中的高尚职业。在当时,只有工农兵及没有关系的非知识分子“非白领”阶层才是模范。林氏家族的美国关系因此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林的祖父曾在美国工作,在底特律还开有一家餐厅,林父本杰明.林在美攻读建筑学硕士时也同时在那里打零工帮忙。林家的孩子都在美国移民局作了登记,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法规下他们已自动拥有了美国公民身份。文革期间,林的美国出生证和林父的美国学位却都被当作了“反革命罪证”。林父于1950年避难香港,其妻忍受着警察局日复一日的盘查非难,经多年艰难申请都未能获许与丈夫团聚。1966年后中国经历了最黑暗的十年。十年文革中艺术家们只能创作歌颂新中国的样板戏,所有与西方文明和封建社会有关联的事物都被严查禁止。知识分子被政府下放到乡下改造,有的甚至被投入狱中折磨致死。林在当时被迫销毁了他所有的珍贵唱片 、乐谱及美国出生证明。1972年他和妻子被 下放到不同的农场劳动改造,仅两岁的女儿被单独留在公立幼儿园里。

  即便如此,以纲领清晰著称的林仍分秒必争利用时间。其女林蔚(冰岛交响乐团小提琴乐手)说道:“他当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练琴,但却懂得利用所有时间去思考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界的关系来做一名更好的老师”。其中一例是林教学生怎样揉弦:让学生去想象手臂是树干,手指是被微风吹动的树叶。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助理王泓回忆与林一起在某次晚餐时,林用筷子夹起一块豆腐,比喻这就是弓子在琴上弱奏时所需要的力量。前学生谢楠也提到在她十岁第一次见到林时他就以将她抱起举过头顶的方式让她理解演奏某首曲目时该有的感情。另一学生胡坤则回忆林在上课后总是发现自己的身边和地上都落满了香烟头,夹克上还常会有被烟烫出的窟窿。

  胡坤仍记得在他准备1980年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时,林为启发他如何演奏协奏曲第二乐章而做的形象描述:“有一处是小提琴拉八度的同时圆号奏出旋律,林老师让我想象海鸥在日落时飞过大海。”胡坤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的第五名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正是这一成绩使林从优秀教师提升到了国家英雄的地位。当时年仅十七的胡坤是首位在西方重大音乐比赛中获得的中国小提琴手,也是历史上第二个代表国家参加音乐大赛的中国音乐家。第一次是1962年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我们当时只想见识一下中国以外的世界,”胡坤说,“根本没想到会 得奖,也根本对于西方标准要求毫不了解。”林想办法找到了一些录音资料,但他从未教过那么多曲目更未演奏过比赛规定之一的巴托克奏鸣曲。

  当师徒俩登上飞往赫尔辛基的飞机时,就如同美国宇航员登上了阿波罗十一号。胡坤回忆:“那个时候去西方国家就和登月差不多,之前我连电梯都没见过。”到达之后就感觉更奇怪了,师徒身穿的由政府提供的西服和他们的发型整个比国外落伍了几十年。“在我们眼里,别人都像明星一样。”胡坤道。他得奖震惊了世界,但最受震撼的还是林本人。“比赛已过去好几个月了,他还会兴奋得经常半夜睡不着觉 而给我打电话聊比赛。”

  林从未丧失孩童一般的兴致和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热望。当提琴制作师焦海斌刚入行时,一对来挑琴的父母希望请一位专业人士来试拉琴后再买,“林老师那时住得很近,每次我一打电话给他,他都会立刻放下正忙的事过来帮忙。”焦说。当林的前学生谢楠生病住院时,更是能每天享用到林家送来的饭菜。他的学生常在他家做客吃饭,坐在林的自行车后座上饱览北京美景,有的还甚至能接到林的叫早起电话。提琴制作家师郑荃回忆有一个比较懒惰的学生一听见林的脚步声就吓得马上跳窗逃走。“林老师一摸那学生的床还是热的,立刻就追出去了。”

  郑荃认为自己的成就和林持久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四个1983年被国家派去克莱蒙那学习的制琴者中,郑荃是唯一回国的。“我必须回来,林老师还等着我呢。我们要继续完成他的工作”他说。是郑荃提出了设立林耀基小提琴基金,以发放奖学金和借出乐器的方式来帮助有才能的学生。超过两千人参加了2009年三月十九日的林耀基遗体告别追悼会。他生前的最后一个下午还在给学生上课,最后一个晚上是伴在爱妻陪伴下度过的,这样的告别方式必定也是林最无憾的遗愿了。

 

 
 
重要栏目推荐
·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漫之旅
·代之旅
·文化长廊
·我的小提琴
·我的钢琴
·乐考级
·莫扎特年
·莫扎特年随笔
·莫扎特肖像研究
 
         

小提琴教室
 
 
 
 
 
 
 
 
 
 
 
 
 
 
 
 
 

 

 
 
 

莫扎特年纪念

  ·扎特年
  ·莫扎特肖像研究
  ·莫扎特年随笔
  ·莫扎特作品
  ·维也纳莫札特年
  ·我的1991
  ·莫扎特研究
  ·莫扎特在格罗夫
   
 
 
 
 
 
 
 
 
 
 
 
 
 
 
 
 
 
 
 
 
 
     
林耀基先生带病给田元上课,以林的风

格一般是从不坐着上课的。

     
 
 
 
 
 

回首页                                                               回小提琴教室

            -->>莫扎特之旅(mozart_travel)是一次温馨浪漫的旅行,我们诚邀您的加盟和参与!<<--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