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页 纪念 古典 浪漫 现代 热点 教育 读书 图片 收藏 滚动 文化 人物 比赛                              
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 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王立彬 莫扎特之旅整理  

     
 

 
   

   
   

 
 

bernesealps 少女峰的山坳车站 瑞士。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前往少女峰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乘坐齿轮火车。这条铁路修筑于1896至1912年间,可将游客们带到海拔3454米高的欧洲最高火车站。在这里,将壮阔美景尽收眼底。

     
   据不完全统计,从康斯坦策的第二任丈夫开始,关于莫扎特的专著以及传记,迄今为止已超过12000多部,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中。
更加难以统计的是莫扎特作品录音。为迎接2006年莫扎特250周年,以飞利浦公司录音为代表,全球主要出版商竞相打莫扎特大全集牌,有190CD180CD128CD等。欧盟办的1000欧元左右,日本环球,日本飞利浦整理后均价相当于两万人民币左右。
但是在这里,我们找不到莫扎特。福特文格勒认为:莫扎特把我们带回早已失去的童年。很可能指挥大师又错了——莫扎特把我们带往真正的成熟之年。莫扎特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也许并不在我们的聆听里。

  
清官难断家务案:莫扎特的家人们

  
善意的篡改主导了莫扎特史。我们有较全面的莫扎特书信——只是没人愿意从头到尾通读。莫扎特书信选删除了过多少儿不宜。五花八门的莫扎特传记大都互相摘抄有限的几句话。这些话,估计天堂莫扎特读了都不能认识自己。
死亡是我们生活的归宿“——多么富有哲理呀,可是这封信是儿子写给病危的父亲的,他正在想方设法不 回到萨尔茨堡。这封信完全没有贝多芬,瓦格纳意义上对死亡的洞见,而是过于残忍地劝导父亲从容就死。
天使莫扎特离不开天使娜奈尔——然而他在多大程度上爱姐姐,是一大问题。在娶了康斯坦策之后, 姐弟间就存在问题了。这不能全怪他。在他带着新婚妻子回萨尔茨堡时,父亲和姐姐事实上拒绝接受莫扎特夫人,甚至拒绝给她任何纪念品。这无异于对小夫妻俩的羞辱。
姐姐一直认为弟媳是弟弟早亡的主要原因。晚年,姑嫂而人是邻居,但老死不相往来。由于不受奥地利人待见,莫扎特 直到死都渴望到英国去。英国人对海顿的慷慨是德国和奥地利从未给予的。然而,当莫扎特希望把孩子寄放给父亲那儿时,老莫扎特严词拒绝——他以自己年老体衰为借口——然而此时老莫扎特正在为女儿带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儿子,才能让老莫扎特这样的父亲心灰意冷。
莫扎特大手大脚,喜欢奢侈品毁了他一生——这些毛病不能不怪康斯坦策——但莫扎特不像贝多芬缺乏财务能力(贝多芬乘法都不会计算)。当莫扎特在书信中告诉妻子:德累斯顿 亲王送给自己一个漂亮(昂贵但无用)盒子时,德累斯顿王室会计清楚记录着:盒子是用来装100金币的。莫扎特有小金库!
老莫扎特去世之后,他给姐姐的一封主要通信,拐弯抹角的主要目的,就是申明自己的遗产权利——对自己应得的1000萨尔茨堡元,他明确告诉姐姐兑换成维也纳元——事实上相当1200萨尔茨堡元。
也许提一提就有些残忍——莫扎特在父亲入殓之际,创作了什么呢?《音乐玩笑》。我们至今无法理解,老莫扎特为什么让莫扎特母亲陪儿子到巴黎。这毫无疑问是莫扎特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莫扎特不喜欢呆在母亲身边,母亲从来都管不住儿子。由于语言不通,母亲几乎在巴黎抑郁而终。在母亲去世之前,莫扎特书信对母亲生存状况几乎只字不提。告诉您一个 新闻,这个消息也许您已经知道了——亵神的 大反派伏尔泰已经像一条狗,像一头野兽那样一命呜呼了!——这就是 他应得的报应!这是母亲去世同一天,被传记作家制造成反封建斗士的莫扎特对启蒙运动泰斗的报道。
也许莫扎特这个人是他作品的反面——冷得像北极风?莫扎特作品不像其生活,而是与他生活相反这句话不完整。生活只有痛苦,作品充满欢乐纯属浪漫派的顾影自怜——莫扎特从不把自我当成创作中心。对待自我,他太多漫不经心。
作品不是莫扎特的正面影相,也不是负片,中间隔着我们无法度量的陌生感。


  
哲学家和神学家:绑架莫扎特

  
《罗马书释义》的作者卡尔巴特说,到天堂后第一个要见的,不是巴赫而是莫扎特。这位以好斗闻名的新教神学家也许不知道,如果贵族 、主教以及父亲也在天堂,莫扎特很可能拒绝天堂的门票。他对妻子的最初要求,第一条就是希望你不要太虔诚

萨提尔是希腊神化中的山林之神,半人半羊的形象,生性活泼,热爱大自然,快优美的音乐和活泼的舞蹈,在喜好恶作剧歪,他有些好色。尼采有一句话:我宁愿做萨提尔,也不想当圣徒。莫扎特肯定也会这样说。
把莫扎特圣化损害莫扎特的悲剧真实性。天使在人间,就无所谓悲剧了。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人,在萨尔茨堡购买莫扎特牌巧克力,当地导游不会介绍莫扎特最憎恨的正是这座城市——而与萨尔茨堡决裂,包含了对教权,父权的双重反抗。人们不愿意过多涉及莫扎特对萨尔茨堡的弑父情结。
对莫扎特的圣化,从他去世之日即已开始——那些竞相争夺他遗产的人,如果稍早肯施援手,无安全能够使他免于被债务摧毁。圣化莫扎特由他生前最爱的人发起,这一过程也成为阉割的过程,直到把这位举世罕见的男子汉,变成教堂壁画上振动翅膀的天使。
这一过程,最具体地表现在篡改他书信方面。莫扎特生于前贝多芬时代,没有浪漫派大师的自我意识,他的书信中使用的污言秽语之多(给堂妹的9封信中,8封充满了大便一词)令人瞠目。茨威格和佛洛依德通信中,认为莫扎特是罕见的嗜粪癖。至少在古往今来所有大师中,他实至名归,位居第一。
现代哲学家像神学家一样喜欢莫扎特——哲学家们讨厌圣徒,因此揪住莫扎特半人半羊的一面。但他们都混淆了作品与作者,非法穿越了不可能通达之地。

以为莫扎特有特别出色的死亡观,又是一典型的浪漫派做法。曾成为战后哲学时尚的存在主义,由于其德国及法国渊源,实质上是浪漫主义变种。最有名的两个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和加缪都对莫扎特的《唐璜》钟爱有加。克尔凯郭尔把《唐璜》与《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立体化讨论——但他说的不是莫扎特,而是克尔凯郭尔自己。宣布要创立莫扎特教的克尔凯郭尔也许离莫扎特最远。痛苦于身为父母通奸的产物,天生残疾的克尔凯郭尔恐惧性行为并厌恶女性,一生抑郁症缠身。他最缺乏能力去感受莫扎特音乐的女性颂——克尔凯郭尔是莫扎特的负片,也是唐璜的反面。
更接近莫扎特的,是另一位存在主义大师加缪——哲学和文学上的清教徒,法共游击队员,风流韵事不断,处于欧洲翻拍,右派交叉火力下的孤独战士。我看见,唐璜栖身于西班牙一座小山丘上的荒废修道院的 一间净室中。如果他看到了什么,那绝不是流逝的爱情的幽灵,他可能透过血淋淋的残杀看到西班牙宁静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而没有看到他在其中自我认识的灵魂。是的,正是应该把眼光 放在这幅由于而光彩的图画上面。最终的结果是意料之中,但永远不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最后的结果是应该藐视的。作为20世纪人类的良心之一,加缪在此给出来的是自画像,而不是莫扎特,莫扎特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修道院——因为那是剧院的反面。
哲学家和神学家一样,都未能给我们真实的莫扎特。超人 化莫扎特的所有努力,都像宗教化那样注定失败:在这些画作中,小耶稣在母亲怀里,伸出小手为各方人士摸顶祝福——真正活在人们中间的小耶稣,在这个年龄,应当只在 呷奶和往亲朋身上撒尿——马丁路德说:要是我们有这样大的信心就好了——尽管敌人是撒旦,堕落的教皇和全世界恶灵,但你自顾自在那儿呷奶呢!
在短暂的人生中,莫扎特工作不已。他出入音乐世界与地球世界,犹如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就其对自己人生悲欢高度缄默这一点来说,他是250年来最后一位真正有男子汉气概的艺术家。

 送给男人们的耳光:音乐界的贾宝玉 

《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女士打了费加罗先生一记耳光;《后宫诱逃》中,布隆德女士给了佩德里奥先生一记耳光。这两记莫扎特式的耳光意义极为重大。莫扎特的一个主要音乐立场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时女人些许傻,但男人更傻。 
《后宫诱逃》这部洋溢喜剧感的作品,已经表白这一立场。两队情侣在土耳其城堡相遇时,近几漫无节制的欢快气氛中,多种打击乐器营造的东方风阵阵扑面,刹那间从快板转入缓慢行板,贝尔蒙特与康士坦策初逢喜悦的咏叹调,从大调悄然变为小调——这是贝尔蒙特,佩德里奥主仆两人,对情人早已失身的焦虑。这焦虑难以名状,所以更加令人不安。贝尔蒙特唱起“当你留下了快乐的眼泪”咏叹调,他的情人康斯坦策,情侣布隆德,佩德里奥逐渐加入,充满激情的四重唱突然出现裂缝——男人们开始怀疑起爱人,咏唱变成欲言又止的半说白,因为这种猜测极不光彩——知道布隆德给了佩德里奥一记响亮的耳光,两位男人赔礼道歉,四个人才重新回到合唱:“让我们来歌唱爱情,不要让妒火燃烧不要再多心……” 
然而考验将是终生的。萨利姆这个强权任务,在最后一幕以宽大为怀,释放了情人们。人们终于认识到这是一位历经生活艰辛的中年男人,就像其仆人奥斯敏发疯的诅咒其实是出于对布隆德爱的绝望。基督徒心里知道,这两位“恶霸”原来并非天生坏种,痛骂者与被痛骂的人悄然融入重唱。康斯坦策对萨利姆的感受太微妙了,掌握生杀大全的萨利姆以萨克斯和元帅夫人(《纽伦堡的名歌手》《玫瑰骑士》)的自我隐退,恬淡中包含了真正的爱,一个男人是否做到这一点,显然将长久考研贝尔蒙特主仆。 
贝多芬和瓦格纳痛恨《女人心》,但《女人心》属于最高的戏剧典范。在严峻的考研中,两位小伙子化装成外国人,向对方的情人表现发疯的爱,女人蒙在鼓里而动摇了。其实她们只是软弱而已,而男人们的无理性冲动,才是真正的愚蠢。在历史上,至少全部文化史的所谓女人“失贞”,其背后正是男权制度的丑陋表演。《女人心》表面上证明的是女人失败的忠贞。而其核心男人失败了的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和不堪一击。所谓男子汉包含着如此之深的深渊和肮脏不堪之物,以及自恋自怜男人的玩火自焚。 
《费加罗的婚礼》当之无愧是歌剧史上的最完美之作。其艺术成就,思想境界远远超出我们的语言分析能力。但苏珊娜给费加罗的一记耳光,仍然值得我们反复回味——费加罗这样的歌剧英雄谱的著名人物,作为男人仍然会怀疑苏珊娜的贞洁!这是男人社会给男人造成的最大创伤——很少有男人能超出荒唐可笑的自尊和故作镇静的占有欲。在性别社会学上看,勇敢的费加罗与好色的伯爵,并无本质不同。受苦与婚姻失败的伯爵夫人,本来是费加罗设尽巧计,帮主伯爵搞到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莫扎特音乐的伟大,就在于社会阶级对立(费加罗-伯爵)之后,看到了更古老的统治与被统治(伯爵,费加罗-伯爵夫人,苏珊娜)性别上的对立。 
在《唐璜》中,艾尔维拉的忠贞执着,恰是唐璜好色浮浪的对立面,村姑采琳娜有名的头脑简单,但她比笨拙的情人马塞托聪慧真诚得多,安娜在自己的贞节问题上一直晦暗不明(唐璜怎么可能半夜跑到她房间里,唐璜是诱惑者但并不是强奸者。这个秘密,音乐比语言解答得更清楚)。在音乐中安娜不回避对唐璜的迷恋,她为此感到痛苦,因为涉及到弑父情结——但未婚夫奥塔维欧缺乏这样的深度性格,他犹豫再三,一直为安娜是否真的失贞而苦恼——莫扎特塑造的这一系列的女性,比歌德的“永恒女性”要真实一千倍。浪漫派的“永恒女性”,缺乏莫扎特女性的健康明丽的肉感。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饱受我们吹捧的《魔笛》,必然成为有问题的存在,《魔笛》的音乐是完美的。但这部作品脚本,作为共济会信条的男人至上主义,同莫扎特是水火不容的。我们知道,共济会奉行强硬的反女性主义,其强烈程度一再引发莫扎特是否为同性恋的辩论。从萧伯纳到爱因斯坦都厌恶《魔笛》中的萨拉斯特罗。这部歌剧太多直截了当辱骂女性的段落,“只是由于女人愚蠢”“如果不是倒霉娘们造成的结局”——这种公开的谩骂,超出任何一个现代人能够容忍的限度。 
莫扎特的音乐缓和了脚本的粗俗因素和极其低劣的男性主义。从脚本上看,“三女性”应当是“愚蠢三女性”,但莫扎特为她们写出了个性极其鲜明的音乐,表达了夜后三位侍女对俊秀青年不同色彩的爱怜。而“夜后”在脚本语言中,是真正邪恶的化身。但莫扎特的音乐一再透露出全然不同的信息。不管怎样,男人剥夺母亲的女儿,永远不可能是光明正大的。夜后的愤怒不是邪恶之神的愤怒,而是母亲的愤怒——这让我想到雨果《九三年》中那位愤怒已极的母亲的呐喊“如果老天如此对待我的孩子,我发誓一定要杀掉上帝!”

把莫扎特塑造成音乐史上“第一个有鲜明‘艺术家气质’的人”,体现了浪漫派哲学和心理学,。这种“艺术家气质”以嬉皮士的披肩长发,取代了亨德尔,巴赫,海顿可笑的假发。在贵族仆从的假发,与浪漫派艺术家的长发之间,莫扎特更接近于前者。 
“要使艺术保持独立品味,拒绝做功力的工具,保持张扬艺术家个性的气质,不做权利金钱和一切时尚的奴隶”——这是浪漫派的时尚,现代艺术家的装腔作势,与艺术创作规律八竿子打不着——事实上,《弥赛亚》,《马太受难曲》的作者都缺乏“独立艺术气质”,但比最近300年来所有“独立艺术家气质”加起来都懂的艺术创作。 
娜奈尔把莫扎特打扮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卡尔.巴特要把莫扎特打扮成长着翅膀的小天使,浪漫派要把他打扮成依赖受苦的波西米亚人——全是胡扯。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具有“真正的艺术家气质”,必须把埃及艺术,希伯来艺术,希腊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及巴洛克艺术,古典艺术扫荡出门。 
对待莫扎特,教为可靠的办法是像对待亨德尔,巴赫一样,而不是像对待柏辽兹,肖邦那样:对前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用其创作去解释其生活状态行不通。反过来也一样:用其生活,精神状态去解释其创作也做不到。他们与其时代肯定密切相关,但这种相关有时候通过正相关,有时通过正负不断错位,转换反应。 
创作必然受创作者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影响,这一传统的社会分析方法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前浪漫主义-心理学时期。在浪漫主义-心理学通知的现代时间,我们所有的人(不仅艺术家)都成了某种程度的演员。然而在前浪漫主义-心理学时代,社会学方法步步陷阱。 
就像但丁一样,莫扎特的高不可及,不在于他是“第一个独立艺术家”,而是因为他是最后一个“非独立艺术家”。在他之后,我们仍然有伟大的艺术品,但我们首先有的是风头出尽的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曾经隐藏在艺术品背后,现在艺术家挺身而出,艺术品隐藏到背后——难怪现代有了知识产权。 
莫扎特许多作品是委托创作,对莫扎特来说,委托人就是老板;而对贝多芬,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来说,委托人其实属于低等生物。莫扎特更在乎符合委托者的要求,而不是表达本人的要求。这不是顺从,而是“内心要求”还为被认为与创作有什么关系。当莫扎特创作时,想象的世界(剧本的世界,人物的世界,客观存在的世界)远远宏大于“内心世界”。他对人物间关系的兴趣,远大于对咀嚼“内心世界”的兴趣。他生活在音乐世界里,而不是“我的”音乐世界,而是“超我”的音乐世界。就像巴赫的宗教音乐不是“我的”信仰,而是信仰本身。 
巴赫留下来的书信不少,但都是些鸡毛蒜皮,油盐收支的往来账。亨德尔留下的言行记录,可以说是对披露个人生活信息的厌恶;关于自己,海顿留下的大概只有一句类似表达“我努力谋生”;严格地说,莎士比亚就像河马一样,存在与否都缺乏公认的证据。在前浪漫主义诸时代,热衷于表达自我被视为一种恶习或者精神疾病。“什么是古典的,什么是浪漫的”这一课题纠缠了席勒一辈子。她说“古典是朴素的,浪漫是感伤的”。格的也对此反复论述。其实人们可以说:古典是作品掩蔽了作者;浪漫就是作者遮挡了作品。 

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地平线,永远赶不上,抬头就看见,不即不离,总是那么近,又总是那么远。也许直到被埋入地平线以下的最终之日,我们才知道他究竟是何样生灵。 
我们如此热爱莫扎特,这深深的爱一再让我们一边笑一边哭。也许,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可是你不认识我,而是我爱你却不知道你是谁。

 
 
 
 

 
 
 
 
 
 
 
 
 
 
 
 
 
 
 
 
 
 
 
 
 
 
 
 
 
 
 
 
 
 
 
 
 
 
 
 
 
 
 
 
 
 
 
 
 
 
 
 
 
 
 
 
 
 
 
 
 
 
 
 
 
 
 
 
 
 
 
 
 
 
 
 
 
 
 
 
 
 
 
 
 
 
 
 
 
 
 
 
 
 
 
 
 
 
 
 
 
 
 
 
 
 
 
 
 
 
 
 
 
 
 
 
 
 
 
 
 
 
 
 
 
 
 
 
 
 
 
 
 
 
 
 
 
 
 
 
 
 
 
 
 
 
 
 
 
 
 
 
 
 
 
 
 
 
 
 
 
 
 
 
 
 
 
 
 
 
 
 
 
 
 
 
 
 
 
 
 
 
 
 
 
 
 
 
 
 
 
 
 
 
 
 
 
 
 
 
 
 
 
    
网友评价:
数论与博弈我看的莫扎特传记,都把莫扎特神化,圣化了。
东北爱乐人:看过文章之后,我觉得我发的那篇关于莫的小调文章似乎失去了意义…我也在无形中把莫yy得很伟大…真想淘一本莫的书信集(尤其是有“少儿不宜”内容的…开个玩笑)…难道现实中的莫就像《莫扎特传》中那样玩世不恭么…
osiris005回复 东北爱乐人 :我觉得很多莫迷混淆了音乐与偶像之间的界限,所以我越来越少关注莫的生平.俺可不想变成云卷卷的那些云粉一般.
东北爱乐人回复 @osiris005 :Ja 人品与学品、作品真的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我又想起了沫若老…
☆珂卿儿☆回复 东北爱乐人 :表示郭老的《天狗》顿时毁了我的三观
☆珂卿儿☆复 东北爱乐人 :我又来看了下,似乎觉得您把郭的人品和莫的人品放一起似乎有些让我不舒服的不妥。。。
最期の诗这本书我有,好文,亮点在最后一章,第24页最后两段。
osiris005居然是一本书那麽多啊...
最期の诗回复 osiris005 : 不是,我是说三联爱乐这一期我有。
osiris005回复 最期の诗 :原来如此~我最喜欢看这种颠覆性的文章了~
最期の诗回复 osiris005 : 我说的那段作者说莫扎特那个年代其实作曲主要是维持生计,迎合主顾的心意,情感的表达即使有也是无意的,因为那个时代作曲家没有把情感写到曲子中的主动诉求,我觉得他说的应该是对的。
osiris005回复 最期の诗 :俺一直都是这麽觉得的.不然要你在你难过的时候写一部喜剧歌剧,不是折磨人嘛.
☆珂卿儿☆这文的作者表达能力表示极强……
☆珂卿儿☆这贴讨论关于知识产权与初夜权的问题。此文当中也稍有涉及。
osiris005很有意思的文章哈~主要是论点太真实而犀利了~ 俺喜欢~
东北爱乐人五体投地…顿觉自己俗的不行不行的了…汗颜啊…
☆珂卿儿☆我想来废话两句,矫情两句。(莫喷,只是抒发一下我内心的激动)
我听莫扎特这么多年,对其的感觉一直在不停地变化(虽然我有过一段时间对莫扎特本人的兴趣大于对他作品的兴趣),但是,永恒不变的是我们对他作品的爱,以及,我们最初都是被这位大师的作品深深的吸引而去关注更多或者去了解他本人(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是被他的作品吸引的)……
虽然我不能说我知道我从莫扎特音乐中了解到了什么,但是我知道听了受到了感动和心灵上的冲击的,这种感动或者是冲击甚至也是抽象的,没有理由的,也许可以形容为最本质的感动。那种难以言状的满足感,那种愿意死在他音乐里的精神上的满足感,相信每个真心喜欢莫扎特的人都会经常拥有。
莫扎特是我听音乐的起点,我相信,也愿意,他也将会是我的终点!!
东北爱乐人我听莫无理由,就是想听(但我倾注在贝多芬身上更多些)。我更乐意用莫的音乐来放松精神,听莫的音乐不用费太多脑筋。目前在音乐领域我只敬佩两个人:一是莫扎特,二是富特文格勒。前者是因为他的才华,后者是因为他的指挥艺术。我觉得这两个人是无人超越的。对于其他人,我用“尊重”这个词。
osiris005有些美感,是人类本源的,比如说光滑的,连续的,并引发更深刻的,协调的。虽然有的时候,反美感的事情也许会让我们觉得刺激。对于莫的音乐,我认为它具有本源性的美感,所以即便它不如老贝那样具备思想,也能让我们感觉美。只是,因为这样的美感无法说明,所以不能带给人们更深刻的思考罢了。
sd_gxf莫扎特音乐就是莫扎特的一切,其他.....不重要。
BMCD2012莫扎特是天才的音乐家,其乐感无人可比。
从世界2013有一句很常见用的什么话来的:记住我的作品,忘记我
Boyslikegirls7看莫扎特传,像萨列里说的___莫扎特就是一个喜笑怒骂,心中充满邪恶的怪物。音乐是他的梦,没有人可以猜度。一个以卖梦为生的人,活的够潇洒,够癫狂。
枫子咏以卖梦为生是多少人的梦想
 
 
     
  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www.mt77.com任何内容      
 
     

            -->>欢迎光临莫扎特之旅音乐网站~~!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