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备享哀荣的作曲家之一,同享哀荣的舒伯特,其音乐的分量早已被人们盖棺论定了,而莫扎特的荣耀则日益隆起,尽管谢世已200多年了,其荣耀的程度仍未“封顶”。
当莫扎特的同时代作曲家们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我们简单地将“莫扎特风格”的“冠名权”赋予了莫扎特。其实,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当时欧洲多位大师的元素,将他们的这些元素转换为自己的东西。莫扎特从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歌剧中,从德国的交响乐、室内乐中,从意大利和德国的天主教和新教音乐中,从舞蹈音乐和民间音乐总汲取了营养。人们常常提到莫扎特与海顿的忘年交,但他的交响曲风格与海顿的相去甚远,他的《安魂曲》与亨德尔的更为接近,而不是海顿的。他师法了巴洛克作曲家,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他从同代人中脱颖而出原因。他大胆运用了法国序曲的表达方式,他的风格不是简单的混成,而是一种新风格的建立。我们从他的未完成的钢琴组曲K359看到一种递进的调性布局。序曲以堂皇的C大调开始,但是其后的赋格结束在C小调的属音上,这也是接下来的《阿勒芒德舞曲》的调性;库朗特舞曲是降E调,未完成的萨拉班德以g小调开始(或许会以G大调结束,为后面的C大调吉格舞曲作准备)。
莫扎特对对位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常规的赋格主题常被他赋予了自己的内容,处理为多年听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他的早期弦乐三重奏K168中,赋格主题包含了一个减气度音程的大跳,相似的主题,用在了冷峻的为两架钢琴而作的C小调赋格曲中,并且还以不相同的形式用在了《安魂曲》中的“慈悲经”一段中,这里还有一个改编亨德尔的对位主题。莫扎特晚期在对位方面的数量和质量,得益于对巴洛克对位法的研究。
要理解莫扎特就要从和声、主题、体裁和形式诸方面,及相互间的联系入手。他最喜爱的手法是对位法、半音阶和喜剧。鲜有后来者能如此有效地将是一的抒情与爆发和张力相对抗,将丰茂的音响与最简约的配器织体相结合。例如他的弦乐二重奏、三重奏和五重奏,都具有丰富的音响。在他的乐队作品中,一小组乐器能与乐队全奏相对置。
莫扎特的小调超乎常人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又是无法解释和衡量的。他采用的素材非常动人,但又不合多年的常规。在《A大调“哈夫纳”交响曲》K385和其后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中,主题的呈示开门见山,听起来非常独特,在前两个例子中,主题建立在上行和下行八度音型上;在第四十交响曲中,持续的小二度反复和简单的下行音阶形成一种鲜明的音乐性格。他的作品常常让听众在反复中加深了印象,但这种反复有是充满了变化,这成为了作曲教材中的范例。
他在几个主题上采用不均等长度的乐句,而不是传统的四个小节或八小节的单元,例如,有五小节的、七小节的,还有三小节甚至两小节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性格,他就是这样不拘一格地创作,打破陈规,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超越了同时代的同行们。
莫扎特具有将语言——也就是歌词赋予旋律的才能,他的一批歌曲可以被视作是舒伯特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先驱。莫扎特旋律流畅,有在奏鸣曲式发展部中运用新的旋律,而不仅仅是创作出对位主题。他使用新的完整旋律来推动音乐的发展,他的器乐曲非常歌唱化。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明智的器乐教师在教学时总要告诫他的学生们,无论是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快板乐章还是慢板乐章,都要演奏的像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