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应从纯理论奔向教育前沿,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之路——中华美育素质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美育工程”)即为此而立项。
一、工程主旨
“学科知识审美化”(即钱老对温总理说的:“科学要文艺化”)。
二、工程主项
开发《校园知识歌曲》多媒体。
三、工程规划
分三期进行——
初期(已完成)
组创“校园知识歌曲”的词曲、制CD、撰写《校园知识歌曲读本》。
中期(待完成)
1.组建“中华美育素质教育开发中心”实体。
2.以“中心”名义出版附CD的《校园知识歌曲读本》(这是首创的集图、文、音“三合一”形式)、制作动漫等。
3. 登录央视少儿台的《音乐快递》栏目。
4. 举办《校园知识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包括学科知识问答,因为史地歌曲有爱国主义的内容,须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广电部门、共青团等参与)。
5. 让知识歌曲进入中小学校园、课堂,展开应用试验(与“民进”组织合作进行)。
6.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举行“美育学学术研讨会”、出版文集等。
后期(暂省略)
四、工程效益
1.公益效益
“辅德启智”(详见《读本》前言的《校园知识歌曲》美育效用一节),它若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所补益,功莫大焉!
2.经济效益
美育工程是“创新性的文化教育产业”,目前是全国的唯一。
(1)附CD的《校园知识歌曲读本》有“娱乐+学习”的双功能,有利于打开市场;
(2)电视大赛是大广告,可使产品覆盖中华大地,成为“国之工程”,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两亿孩子仅1‰认购,效益则无疑)。
鲁迅说:“谁拥有孩子,谁就拥有明天。”美育工程为孩子开辟出一片新的艺术天地,也必将为工程创造出辉煌的明天!
五、我们为什么要搞美育工程?
1.报告引发的思考
1976年,中美各派了初级教育考察团进行互访。从两国考察报告看,美国初教的课堂十分活跃,“几乎是失控状态”;美育范畴的“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一句话:美国学生是“不务正业”,中国学生却是“学习第一”。所以,两国报告一致的结论是:再过20年,中国的科学和文化都必将赶上或超过美国。可如今30余年过去了,美国的教育共培养了十几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中国却未能如此。结果之严峻,是令人深思的。这,使我们悟彻了邓小平在战略高度上说的那句警示之语“我们改革中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深意之所在:教改,是摆在我们民族面前的战略任务。
2.我们应有的选择
现在,世界许多学者都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战场”就是中小学的课堂。如果说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那么美国初教课堂之活跃是堪可借鉴的。为此我们实验的第一项就是将知识歌曲引入课堂,让孩子处在有审美娱乐的氛围中放松地学、活跃地学。放松、活跃,就是想象力飞翔之初,就是创造力启动之始,就是素质在美育中的强化,因为知识歌曲“激活”的,不仅是孩子的课堂,也是孩子的天赋。若开发了孩子的天赋,我们仍可以战术性地夺冠“奥赛”,也将有助于战略性地夺冠“诺贝尔”。鱼与熊掌兼得——这就是我们应有的选择,这就是美育工程及其实验之初衷、意义之所在。
六、美育工程的理论依据
当年,江总书记曾在第三全教上讲到美育,朱总理曾在九届二次人大会上也讲到美育。国家领导人如此倡导美育,是空前的,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如:
1.脑半球理论
主艺术的右脑之活跃,可激发主逻辑的左脑之潜力,使科学的想象力、创造力活跃,如擅长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那样。
2.情商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情商(EQ)的比重远大于智商(IQ):情商占80 % ,智商占20 %。如此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就时不我待地提到日程上来了。
哈师大音乐学院退休教师 修金堂
2010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