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制作“莫扎特22”-3
史君良
|
|
|
|
|
《西皮奥内的梦》
DG DVD 073 4249 |
|
|
|
|
|
|
|
|
|
《西皮奥内的梦》讲述的是寓言故事:古罗马将军西皮奥内的一场梦,他要在忠诚女神及命运女神之间作出选择,他在天堂见到养祖父和亲生父亲,俩老指点他人生的道理,最后,西皮奥内选择了忠诚女神,梦醒了。
舞美比较简约,以现代装置作为背景,颇为时尚。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窥秘的心态,导演斯图明格(M.Sturminger)指令女角在做爱姿势之形态中高唱花腔,虽不色情,却与音乐无关,诱惑之作,噱头而已。最令我激赏的是三位主角的演唱,他们都是很有声乐造诣的年轻歌手,饰唱西皮奥内的男高音纳科斯基((B.Nacoski),饰唱忠诚女神的女高音弗丽波(L.Fribo),饰唱命运女神的女高音波普洛(B.Bobro),他们的音量不算大,却充盈着人声之美,用声极为柔和、纯净、灵便、明亮、圆润、通畅,声音的控制尤见功力,花腔高音一下就顺下去了,又轻松又清脆且富弹性,显示出极好的Bel
Canto美与力。
年轻指挥蒂契亚蒂(R.Ticciati)指挥凯恩藤交响乐团的演绎,有朝气,有生气,很是上劲。 |
|
|
|
|
|
|
|
|
|
《露契奥‧西拉》
DG DVD 073 4226 |
|
|
|
|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十六岁时创作的《露契奥‧西拉》是一部正歌剧,叙述一个古罗马独裁者露契奥‧西拉为了结束内战愿娶敌人盖尤斯‧马略将军之女朱尼亚为妻,但朱尼亚已许配给流放者切契利奥。她欲杀露契奥‧西拉,他宽容她而退位。
此剧有大量的、冗长的宣叙调,使全剧长逹二小时二十九分钟,但看来并不闷。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乐团/涅托皮尔(T.Netopil)的演绎,自信而有气氛,生动而有光彩,尚能将少年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展示无遗。
剧中原由阉人歌手扮演的角色,现由常规女高音饰唱,适体适度,尚可接受。如女高音巴切莉(M.Bacelli)饰唱的反串角色切契利奥,能量深厚,底气十足。男高音萨卡(R.Saccà)饰唱的露契奥‧西拉,女高音马西斯(A.Massis)饰唱的朱尼亚,女高音坎杰米(V.Cangemi)饰唱露契奥‧辛娜,女高音克莱特(J.Kleiter)切利亚,男高音费拉里(S.Ferrari)饰唱的奥费迪奥等,都以中等的音量、优雅的乐句以及连贯的运腔唱出,始终保持着抒情的本质。 |
|
|
|
|
|
|
|
|
|
《假扮园丁的姑娘》
DG DVD 073 4222 |
|
|
|
|
|
|
|
|
|
|
|
|
|
|
|
|
|
|
|
莫扎特十九岁时写的《假扮园丁的姑娘》是一部喜歌剧,剧情复杂,多角恋爱,角色错乱:女伯爵薇奥兰特与情人贝尔菲奥列伯爵为情争吵,谣传她受伤而死,贝尔菲奥列闻讯逃亡。女伯爵化名乔装为女园丁桑德丽娜与仆人罗贝特(化名纳尔多)四处寻访,被拉戈涅罗市长安基塞雇用,原爱上女仆塞佩塔的市长弃旧图新,爱上桑德丽娜。市长的侄女阿尔明达原有情人拉米罗,现决定要和贝尔菲奥列结婚。桑德丽娜发觉后,拟予以惩罚。此时贝尔菲奥列因谋害女伯爵罪而被捕,薇奥兰特亮明真实身份,经过一系列的误会、争吵、和解,三对情侣言归于好,最后圆满解决。
莫扎特早期的几部歌剧作品比较稚嫩,这部《假扮园丁的姑娘》就有所突破,加强了戏剧因素及人物性格,剧中各人物的感情纠葛刻划得淋漓尽致,为他以后的歌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这台演出以青年歌手为主,以新的路子来演,生气勃勃,轻松利索,优雅别致,贴近现代生活,颇有乐趣。其中女高音雷因佩什特(A.Reinprecht)饰唱的薇奥兰特(桑德丽娜)较为抢眼,人靓歌甜,俏皮可爱。所唱出的“我们可悲的女人”、“山鸡在悲啼”(第一幕)等咏叹调,纤细、清秀、柔情。女高音根斯(V.Gens)饰唱的阿尔明达,打扮时髦,性格骄横。所唱出的“即使马上订婚”(第一幕)、“惩罚你这无耻之徒”
(第二幕)等咏叹调,多情、狂傲、有力。拉米罗原是阉人歌手角色,女中音多诺斯(Donose)的反串饰唱,角色造型中性化,不伦不类,显得别扭。唱则优,第一幕的“如果小鸟飞掉了”、第三幕的“就让别的男人抱你罢”等咏叹调就表现出女中音特有的魅力。
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博尔顿(I.Bolton)的演绎已很紧凑,全剧仍长逹二小时四十一分钟。
|
|
|
|
|
《牧人王》
DG DVD 073 4225 |
|
|
|
|
|
|
|
|
|
|
|
|
|
|
《牧人王》是莫扎特十九岁之作品。剧情简况: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解放了由独裁者统治的西顿城之后,决定把王位还给合法的继承人,也就是牧人阿明塔。
导演兼指挥汉格尔布洛克(T.Hengelbrock)企图将演出尽可能恢复当时在萨尔茨堡首演时的原貌,演员似约按照莫扎特时期的声乐面貌来演唱,不过,简约的舞美则以现代装置为背景,皮影场景,时装装饰,古今结合,用心良苦。
一组歌剧新秀的演出,入情入戏,颇有看头。男高音斯派塞(K.Spicer)饰唱的亚历山大大帝,女高音彼得森(M.Petersen)饰唱的艾莉萨,女高音拉德吉恩(A.Rahdjian)饰唱的塔米莉,男高音卡拉西亚克(A.Karasiak)饰唱的阿金诺列等,优美柔顺,古意古风,都具有贵族的高雅之气度。女音达什(A.Dasch)饰唱的反串角色牧人阿明塔,女唱男角,发声干净,少用Vibrato,运腔委婉,表现形态比较丰富。从那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我会爱她,我将是坚定的”(第二幕)听来,她那温文尔雅的演唱风格是一特色。
|
|
|
|
|
《扎伊德․阿达玛》
DG DVD 073 4252 |
|
|
|
|
|
|
|
|
|
|
|
|
|
|
《扎伊德》是莫扎特未完成的两幕歌剧,莫扎特没有写完序曲和终曲,也没有剧名(剧名是出版商安德烈起的),全剧只有十五首曲子。情节梗概是叙述一位青年基督教徒戈马茨同后宫少女扎伊德一起逃亡的故事,与《后宫诱逃》相似,实际上是《后宫诱逃》的前身。
今次演出构思大胆,格式标新立异,导演古思(C.Guth)别出心裁地将以色列现代女作曲家车尔诺文(C.Czernowin)创作的《阿达玛》(Adama)分散揉进莫扎特《扎伊德》十五首曲子之中,企图强调《扎伊德》中的自由之主题,而非是《扎伊德》的续完稿。“古典”与“现代”碰撞,风格与趣味截然不同,一会儿是莫扎特的咏叹调,一会儿是三无之作(无调性、无旋律、无歌词),衔接突兀,生拉硬拽,格格不入,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加上记录像片的投射,舞台视觉蒙眬,令人眼花撩乱,尤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云。这种探索性的、实验性的现代歌剧表演方式,很时尚,也新奇,但太玄奥,太晦涩,太任性,太自我,乍听之下区分不出音乐与噪音了,放在莫扎特音乐中,不伦不类,显得格外别扭。
演出两套人马各自为政,《扎伊德》乐队(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波尔顿)在台下,《阿达玛》乐队(奥地利新音乐合奏团/卡利兹克)在台上。《扎伊德》五位演员以Bel
Canto演唱,讲究音质纯、音色美、感情真;《阿达玛》五位演员的嗓音使用,或叫或喊,或滑或跳(音程大跳),强调半唱半说式的发声,注重情感的发泄,没有什么旋律可言。
|
|
|
|
|
《伊多梅纽》
DECCA DVD 074 3169 |
|
|
|
|
|
|
|
|
|
|
|
|
|
|
《伊多梅纽》是慕尼黑选侯卡尔‧泰奥德尔为宫廷狂欢节而委约莫扎特写的,意大利脚本由瓦雷斯科(G.B.Varesco)根据丹舍特(A.Danchet)的剧本、康普拉(A.Campra)的歌剧《伊多梅尼》(Idomènèe)改写。古希腊题材的剧情为:克雷特(希腊南部一岛屿)国王伊多梅纽出征特洛伊凯旋率水师回国,途中遇风暴,向海神许愿将以登岸见到的第一个人为牺牲。不料第一个遇见的竟是王子伊达曼特,国王反悔,海神兴风作浪,迫国王践约。王子与未婚妻伊丽亚(特洛伊公主)坚决除妖,海神感动,不忍加害,即令国王逊位于子,并立公主为后。
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吸收了意大利正歌剧的原则及格鲁克歌剧创作中的一些精华,开始表现出自己在歌剧创作中的某些特点,宣叙调与合唱的处理尤为独到。不过,仍属不够成熟之作,如风格不统一,音乐语言较杂乱等。
《伊多梅纽》有多种演出版本,今次演出采用意大利语原作。萨尔茨堡室乐团/诺灵顿(R.Norrington)的演绎,虽然气势不足,却很轻捷、灵活,听来一点都不古板,有着莫扎特的愉悦感。这组演员的演唱水准参差不齐,墨西哥男音瓦尔加斯(R.Vargas)饰唱的克雷特国王伊多梅纽,嗓音干枯,表演嘛嘛,所唱的“我将在身边看到悲的亡魂”(第一幕);“海里逃生”(第二幕);“祷告之歌”
(第三幕)等,比较沉闷,不过尔尔,缺少王者的风范。特别出戏的是反串饰唱阉人歌手角色伊达曼特的捷克女中音科泽娜(M.Kožená),形象单薄了些,但力量十足,所唱的“我虽然无罪却受罚”、“我敬爱的父亲”(第一幕)等,唱工了得,韵味郁郁。饰唱特洛伊公主伊丽亚的女高音苏莉娜(E.Siurina),音量虽小,却很甜润,一位可爱的、清纯的姑娘形象,所唱的“再见,父兄们”
(第一幕);“温和的微风”
(第二幕)等,运腔柔和,多愁善感。女高音哈特洛斯(A.Harteros)饰唱的希腊公主艾列特拉,Vibrato用多了,但仍不逾莫扎特之矩,从“这颗心所感受的一切”
(第一幕);“我亲爱的人”
(第二幕);“奥列斯特与爱亚切神啊”
(第三幕)等听来,既使是激动的场合仍然保持着嗓子的清脆度,力度控制尚好。
|
|
|
|
|
|
|
|
|
|
《后宫诱逃》
DECCA DVD 074 3156 |
|
|
|
|
|
|
|
|
|
这是采用全新的现代舞台装置的演出,没有一点土耳其式的风情场景,导演赫海姆(S.Herheim)独出心裁地设计在序曲中一对男女全裸相亮,不知所以,儿童不宜。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博尔顿(I.Bolton)的演绎,井然有序,活力充沛,音调欢愉,热闹风趣,朝气蓬勃。不过,演唱并不出色,女角比男角略好些。女高音艾金((L.Aikin)饰唱的康斯坦茨,唱得亮丽、灵秀、圆润,表情上缺些少女的情痴。女高音法尔卡斯(Farcas)饰唱的布朗德,嗓音细柔、清纯、俏皮,也能耍两下花腔,蛮可爱。男高音卡斯特罗诺沃(C.Castronovo)饰唱的贝尔蒙特、克施鲍姆(D.Kerschbaum)饰唱的佩德里洛、男低音哈拉塔(F.Hawlata)饰唱的奥斯明,声音干枯,没有音色,苍白无力,演技嘛嘛。 |
|
|
|
|
《黄昏感怀》/《威严的君主》
DG DVD 073 4250 |
|
|
|
|
|
|
|
|
|
|
|
|
|
|
这是以莫扎特的歌曲《黄昏感怀》(K.532)为题演出的舞台剧,实际上是在选用莫扎特的歌曲和乐曲配乐下,舞台上只有一名歌手、一名女演员及一名舞者表演,三人分别探索的主题是人的生命意义。所选的多是莫扎特冷门之作,如歌曲有夜曲《假如我远方的爱人》(K.438)、《面对爱情钓在线的鱼钩》(K.348)、“我走了,但去何处?”(K.538
为马丁《善良的心郁怒》而作)、《幸福的影子/我留下你离开》(K.255)、女声四重唱《在流泪》(K.555)、“春光艳丽展笑容”(K.580
为帕伊谢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而作)等;乐曲有《C小调幻想曲》(K.396)、《C大调柔板》(K.356
玻璃琴)、《A小调交响曲》(K.Anh.220)、《降b大调小夜曲》(k.361)、《G小调弦乐五重奏》(K.516)、《C大调回旋曲》(K.617)、《降B大调遣兴曲》(K.99)等。这些镶缀主题的杂锦曲在布置上、音调上、对比上的衔接蛮自然、顺畅。饰唱歌手的爱尔兰女中音穆里(A.Murray),擅唱反串角色,五十七岁的她,声音不年轻了,有点衰退、干涸,并不是她最佳的录像。
DVD2,是题为“威严的君主”(取自莫扎特《安魂曲》)的舞台剧,将莫扎特未完成的喜歌剧《受骗的丈夫》(K.430)及《开罗的鹅》(K.422)串联一起演出,其间也穿插了一些莫扎特的歌曲和乐曲,如歌曲《我离开你》(K.Anh.245)、《致希望》(k.390)、四声部赞美诗《上帝是我们的庇护者》(k.20)、《安魂曲》第三乐章“继叙经”中的第一分曲“震怒的日子”、第三分曲“威严的君主”、第五分曲“从被诅咒者”、第六分曲
“哀悼-阿门”等;乐曲有音乐杂锦曲(十五段)、《A小调交响曲》(K.Anh.220)等。音乐杂锦曲一节采用现代舞蹈来表演,不伦不类,不知所以,这是策划、导演施洛默((.Schlömer)一大败笔。
萨尔茨堡室乐团(指挥:霍夫斯泰特)在台上演奏,音响单薄了些,或许乐队编制小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