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田元的一个忠告:去国外没有好老师不行,没有好老师不如不去。钱是一方面,技术原地踏步,田元优势是技术上两个手都是能开动的,缺点就是缺东西,就是缺少文化含量,这个是需要通过小品来提升的,特别是音乐上头,田元现在是趁热打铁的时候,在重奏里面学音乐,在哪学不是主要的,拉好才是最最重要的。不是出去才能成功,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一个学生留学回来拉给我听,出去一年好几万,并没有多大进步。他爸妈很可怜的。回来问我想去音乐学院,拉的这样找不到工作,孩子出去呆一呆,见见世面是有好处的,但关键
是跟谁学。
田元主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上串上音乐,怎么串上是有点难度的,话说回来,非常有音乐的人技术很好是一流的才能,要多看书。家长对田元的关心不要从普通的家长角度关心他,要从艺术家的角度关心他,培养他的个性,在生活当中多鼓励他,让他感觉拉琴不光是快不光是准,拉出音乐出来,他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可以的,未必外国就好,他把帕格尼尼24课技术都拉出来了,音都拉出来了,还是可以的,我看到的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不少,就他现在的水平比他们高得多。所以基本功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到外面学音乐是可以的,技术还不是完全可以。西方经济上不太行了,艺术上也不太行了,现在仍然往上走的是东方,韩国日本中国。你看很多比赛得奖的都是韩国人。
盛老师让田元用桌上的一把新买来的琴试试,田元拉了一段老柴,盛中国说你拉的不够连贯,太断了,这是一个大的句子,虽然有一个起伏,但整体不能散,然后讲了老柴作品的基本创作风格,讲了俄罗斯历史在19世纪在沙皇政权是一个很独裁的政权,贵族和老百姓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贵族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这段引子部分要表现出这种对社会积怨已久的矛盾和美好生活的探寻和疑问,当主题第二次出现才找到了一些希望和更多的汇合,包括乐队和主奏乐器的汇合,应该是大众化的农民化的才对,包括第三乐章的巴杨的舞蹈旋律都是非常具备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的,所以这首乐曲是非常具有俄罗斯化,我们要向这个方面努力。
第二乐章是柴可夫斯基为他的好友梅克夫人创作的,梅克夫人是柴可夫斯基的经济赞助人,也是一个音乐的狂热崇拜者,她对老柴极度的崇拜和支持,柴可夫斯基有一段曾住在她的庄园里,他们彼此敬爱,互通书信,他们在梅克夫人的庄园里曾不期而遇,也就是这唯一的一次会面,柴可夫斯基抬了一下礼帽表示礼貌,并未言语,
就擦肩而过,仅此而已。他们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的崇高的伟大的友谊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当柴氏把他创作的协奏曲寄给给梅克夫人时,她对第二乐章不甚满意,然后老柴又把原来创作的这首短歌放在这里作为新的第二乐章,这个短歌实际是老柴献给梅克夫人的“爱情诗篇”。盛中国老师讲的很动情,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接下来盛老师又让田元试试跳弓,田元试了一段老柴第三乐章,田元虽然很长时间没拉这个乐章了,但还是一气呵成拉下来了,盛老师让田元试琴的同时也是看看田元的炫技中的快速反应,也是考验一下田元的双手配合能力。
最后,盛中国说田元的琴有进步,就是他在力图表现,有些激动的东西,比如梅纽因等人的手臂的毛病都是演奏方法的问题决定的,年轻时过分紧张,过分激动就过早的把一些东西消耗掉了,也给生理上带来了一些损伤,他列举了一些例子,特别主要艺术生命的保持,一些演奏家40多岁就不能演奏了,这就太遗憾了。
诗人汪国真曾经以炽热的诗人之笔,写过这样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盛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旅行者,他毫不畏惧,执意前行。他不但走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而且他还领略了旅途的乐趣
,而且还给他的乐迷们带来了无尽的高贵的艺术享受。
今天,是和盛中国老师的告别之日,遗憾不能赶回去送盛中国老师,写此文以志祭奠,愿盛老师一路走好!
田润德
20180913于美国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