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之旅-文化交流-哈尔滨之夏-述评漫笔
田润德 文/图 2023-09-15 22:36
接下来亚历山大•马尔科夫,1982年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得主,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传奇式的人物,在哈尔滨,此时此地此人,此乃三生有幸。一提起他,令人马上就联想到历史上小提琴技术独创性的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俄罗斯小提琴教育家莫斯特拉斯曾经说过“为小提琴独奏用的《24首随想曲》作品第1号,在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音乐家的创作遗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马尔科夫最擅长的即在此。由于年轻时他风流倜傥的形象酷似帕格尼尼,当他在慕尼黑歌剧院一亮相 ,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恍如时光穿越,人们完全以为帕格尼尼复活了。而此次演出制成的CD、DVD一经发售,立刻被抢购一空。今天,我们不但亲自目睹这位当代帕格尼尼的尊容,还欣赏了他演奏的马斯内令人陶醉的《沉思》——这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一切在他绝对的掌控之中,运弓仍然老道大气,我们尝出了别有一番洞天的滋味。 突然一个巧妙的链接,暴风雨般响起了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四季》中的夏(急板),对比在大师手里运用得恰到好处、如鱼得水,古典浪漫很自然融汇贯通。马尔科夫 所使用的小提琴可谓价值连城,据说原来他使用的是一把 1743 年瓜内里·德尔·吉苏(Guarneri Del Jesu)家族制作的天价小提琴,今天这把琴的音色完全是斯特拉迪瓦里的音色,丰满的天鹅绒般的丝滑音色和无懈可击的穿透力。马尔科夫是在其父亲亲自培养成功的,其父阿尔伯特·马尔科夫 (Albert Markov)早年师从杨格列维奇 ,曾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大赛获过金奖,后来接替恩师杨格列维奇的教席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4年。 大名鼎鼎的波兰大提琴家阿尔托•诺拉斯(Arto Noras)是本届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大提琴评委主席,他携手另两位评委约瑟芬•奈特和马雷克•斯帕基维奇,为广大乐迷献上的是潘德列斯基的《 为三把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大协奏曲》。担任今天重头戏的第一大提琴演奏家是诺拉斯教授,他今年已经74岁了, 宝刀不老的琴技被誉为业界最高的水准, 相信大家听过的都会非常惊讶的。拉琴的人都知道,重奏和协奏综合体的大协奏曲,对技术上的处理和与互相配合和与乐队的默契,都是对演奏家的最大考验。三位世界级的演奏大师同台演出还是第一次,既紧张也兴奋。他们每个人的演奏都是精彩纷呈的,三把大提琴音色各有千秋,虽然有差异,但在一首作品当中他们做到了相辅相成,最后 受到粉丝们的热烈欢迎。 潘德列斯基是当代最重要的波兰作曲家, 此次演奏的《为三把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大协奏曲》,一首现代作品,是东京NHK交响乐团委托作曲家潘德列斯基所作的一部作品,也是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2001年2月3日,潘德列斯基在瑞士巴塞尔完成了此部作品;同年6月22日由夏尔·迪图瓦执棒东京NHK交响乐团首演。此曲一经问世就受到演奏家 们的青睐,在国内曾经演奏过此曲的有大提琴演奏家博士聂佳鹏和他的两位恩师秦立巍和阿尔托•诺拉斯(Arto Noras)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 得非常成功;还有马新桦、张靖茁、邵磊与指挥家林友声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演绎 过此曲。
今天,从哈尔滨走出去的小提琴家,把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引进哈尔滨的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协会主席薛苏里演奏了我的老师薛澄潜先生创作的《乌苏里船歌》,这首曲子对哈尔滨的听众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它被哈尔滨的孩子们喜欢上了,薛苏里再次奏响了思 乡名曲,可见他对这首乐曲情有独钟。这些年来,薛苏里在美国南加大、在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在加州音乐学院吃进去很多西方的东西,但他把他们都消化掉了,融化后的音乐,完全是中国之韵,我从中听到了《中原畅想曲》一样风格的旋法,听到了《小草》里面的和声,可见薛苏里完全吃透了他父亲薛澄潜先生的曲风,这也是薛苏里过人之处,经过千般风雨、万般磨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薛苏里先生使用的是勋菲尔德先生那里传承下来的一把1750年制作的意大利古琴(Ferdinandus. Gagliano)费迪南多·加利亚诺,它完全具有斯特拉迪瓦里靓丽、飘逸的音色,但美中不足,今天在这样大的剧场一听,好像并不尽如人意,虽有穿透力,缺少震撼力,我个人觉得用此琴演奏巴赫的作品一定会更加合适。 而从音乐厅出来,路过一座座具有浓浓的欧陆风情的历史建筑,都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百年的历史,路上的一块块方石上,仿佛都留下了当年来自欧洲的犹太人、俄罗斯的犹太人以及日本人的履痕。由于哈尔滨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以她特有的善良和诚挚,使它在中国最早接触到了西方文化,曾经热情地接纳过漂泊已久的异乡游子,东西方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繁衍发展,这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才造就了今天的哈尔滨,包括我们祖祖辈辈的本土文化基因以及闯关东带进来的中原文化,欧陆文化的基督教文明以及斯拉夫文明和犹太文明等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交织成了今天的哈尔滨 作为音乐之城的特有的风貌;独特的厚重的人文积淀,支撑起了一片音乐的土壤和文化,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灵魂。古典音乐之魂一直在哈尔滨上空盘旋,未来的哈尔滨必然像浩瀚夜空中繁星,绽放出耀眼而迷人的光芒。 深夜到家,掩卷深思,哈尔滨经历多少的风雨沧桑,这样规模的音乐的饕餮盛宴,对于大多数粉丝来说,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回首当年,在整个中国还沉浸在清朝末年浑浑噩噩的封建时代,哈尔滨的音乐舞台已经是群星璀璨、盛极一时。包括海菲兹、埃尔曼和津巴里斯特等诸多世界超一流的音乐大师都曾经在哈尔滨这个舞台上汇聚,我们多少次梦中跟着大师的脚步, 重温音乐之城的往日的辉煌.......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哈尔滨之夏渐渐深入人心,随着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的引力,这些年国外音乐大师都会越来越多的回归哈尔滨,音乐之城愈加焕发出春天的气息、夏日的火热.........
独特的历史文化,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灵魂,这灵魂在空气中随处可见、飘来荡去,它不仅 仅是一个个冰晶似的音符,更是一个个音乐家的灵魂,今天它已汇成了这个城市主旋律。在维也纳旅行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音符,而走在哈尔滨布满历史建筑的大街上,耳边回响着大师演奏的马斯内的《沉思 》曲,一不小心就会让你流连忘返......
站长
copyright © 2003-2005 xi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